《元和郡县志》卷三七昭州永平县:“证圣元年割平乐县永平乡置,因乡为名”。《太平寰宇记》卷一六泗州临淮县:“永泰湖在县北五十里,大业三年开通济渠,塞断沥水,自尔成湖,因乡为名”。《太平寰宇记》卷三五坊州昇平县: “唐天宝十二年刺史罗希奭奏析宜君西北界昇平乡等三乡以置之,以乡为名”;卷九五秀州崇德县:“置州之时,析嘉兴县之崇德等九乡於义和市置县,以乡为县名”;卷一0一邵武军光泽县:“太平兴国六年立光泽县,以乡为名”;卷一0九吉州龙泉县:“以乡为名”。
6. 因里为名。《元和郡县志》卷二八信州永丰县:“乾元元年置,因里为名”。 7. 因关为名。《太平寰宇记》卷四七绛州太平县:“后魏太武帝于今县东北二十七里太平故关城置泰平县,属平阳郡,周改为太平县,因关为名”。 8. 以陵为名。《太平寰宇记》卷一四三房陵县:“本汉旧县,属汉中郡,初为‘防’字,后汉改为‘房’,以陵为名”。
9. 因祠为名、因寺得名。《太平寰宇记》卷九0上元县清溪:“其埭侧有清溪祠,其溪因祠为名”;《舆地纪胜》卷一二台州·景物:“招贤洞,在临海县西六十里,因寺得名”。 10. 因烽为号。伯希和敦煌文书二0 0五号《沙州都督府图经》:白亭驿“为置白亭烽下,因烽为号”;长亭驿“为置长亭烽下,因烽为号”;阶亭驿“为置在阶亭烽侧,因烽为号”。
五、“因事名之”原则 这条原则最早是魏、晋年间成书的《越绝书》 提出来的,该书卷八《地传》:“练塘者,句践时采锡山为炭,称炭聚,载从炭渎至练塘,各因事名之,去县五十里”。在这里,它既解释了炭聚、炭渎的地名来历,还指出都是“因事名之”。“因事名之”是中国古代地名命名中广泛使用的原则。 郭璞、郦道元对这一原则也有总结。
《山海经·大荒北经》:“大人之国有榆山,有鲧攻程州之山”。郭璞注:“皆因其事而名物也”。郦道元《水经·澧水注》则说:“澧水又东,九渡水注之……水自下历溪,曲折逶迤倾注,行者间关,每所蹇泝,山水之号盖亦因事生焉”。 唐代对此既有继承,也有发扬。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分成都置犀浦县,李吉甫解释道:“昔蜀守李冰造五石犀,沉之於水,以压怪,因取其事为名” 。
开元十一年(723年),玄宗颁布《改丹水为怀水敕》:“宜改丹水为怀水,改丹水府为怀仁府,其乡里名号亦仰长官随事改易” 。查天宝元年(742年)《故右龙武军翊府中郎高府君(德)墓志铭并序》中,已称“怀州怀仁府” ,可知有些“乡里名号”的确已“随事改易”矣。因此,如果说“因事名之”是地名命名的原则,那么“随事改易”应是地名更名的原则。
文章TAG:名字 墙砖 南京城 有趣 古代 古代城的名字叫什么名字 南京城墙砖上那些有趣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