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名学的做法与此原则正好相反。1979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第六条:“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命名地名”。1986年1月23日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第四条第二款重申了这一点,只是把“命名”二字改为“作”字而已,其它毫无改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条原则对人物地名的产生将起到决定性的抑制作用。

  九、 虚词、方位词不宜单独作地名的(准)原则  沈约(441年~513年)为南朝吴兴郡武康县东乡博陆里余乌村(今浙江省杭州市郊区博陆镇)人,齐武帝永明年间撰成《宋书》一百卷;其中卷三五至卷三八为《州郡志》,历史地理价值颇大。《宋书·州郡志三》邵陵太守:“扶县令,汉旧县,至晋曰夫夷。汉属零陵,晋属邵陵。

案今云‘扶’者,疑是避桓温讳去‘夷’,‘夫’不可为县名,故为‘扶’云”。“夫”在古汉语中为虚词,虚词不可单独为地名,这是沈约首先总结出来的。古今以“之”“乎”“哉”“也”之类虚词单独命名的地名,诚为罕见。  《宋书·州郡志一》南濮阳太守:“本东郡,属兖州,晋武帝咸宁二年以封子允,以‘东’不可为国名,东郡有濮阳县,故曰濮阳国”。

方位词不可单独用作地名,这也是沈约首先提出的原则。沈约之前,单独以方位词作为地名的现象不多,仅有东郡、南郡、西郡、西县四处,均系先秦、秦汉时所置;西郡在西魏时即被废止,东郡、南郡废于隋唐,西县废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均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证明了沈约的卓见。  沈约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方位词、虚词不宜单独作地名的概念,但论述了这样的问题,触及了这条原则的边缘,因而可称之为“准原则”。

你所在的城市古时候叫什么?你觉得哪个名字才最有文化感?

山东在古代叫什么名字这个名字的由来是怎样的

当今最没存在感的省是江西,江西最没存在感的市是新余,这就是我所在的城市。新余历史还是很悠久的,当地出土的文物表明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就有人居住于此。但历史留下名字的是自三国始,当时,新余属吴国,吴国最后一个皇帝孙皓从宜春新分出一个县,又因为县境内有一条河叫渝水,因此新县名就称为“新渝”,由此也开始了新余与宜春分分合合的历史,不过,每一次从宜春分出,名字都没变,都叫“新渝”。

一直到唐朝天宝年间,也不知哪个糊涂官上户口上错了,把“新渝”写做“新喻”,之后就将错就错,一直都称作“新喻”这个名称一直用到了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新喻改为新余,1960年,新余县升格为新余市,1963年,撤市复县,1983年,撤县复市。新余名称历史就这些吧。新余名称真是忠贞不渝,一成不变,历史悠久,又没有历史沧桑感和厚重感,也没体会到文化感在哪里。

 9/10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名字  墙砖  南京城  有趣  古代  古代城的名字叫什么名字  南京城墙砖上那些有趣的名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