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的地理总志如《舆地纪胜》、《方舆胜览》、《读史方舆纪要》、元明清《一统志》等均有“因山为名”的大量记述,因已普及,故不缕述。  三、“因水为名”原则  东汉刘熙《释名·释州国篇》:“兖州,取兖水以为名也”;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志》: 汉中郡“因水名也”,沈约《宋书·州郡志二》寻阳太守:“寻阳本县名,因水名县”。

这些都是“因水为名”原则的雏形。  郦道元在此基础上向前发展一步,提出了“因水为名地”、“藉水以取名”的说法,《水经·河水注四》:通谷“或说因水以名地也”;《沁水注》:“沁水以迳沁水县故城北,盖藉水以名县矣”;《寇水注》:“余按卢奴城内西北隅有水,渊而不流,南北百步、东西百余步,水色正黑,俗名曰黑水池。

或云水黑曰卢,水流曰奴,故此城藉水以取名矣”;《渠水注》也说:“渠水于此有阴沟、鸿沟之称焉,项羽与汉高分王,指是水以为东、西之别,苏秦说魏襄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沟’是也,故尉氏县有波乡、波亭、鸿沟乡、鸿沟亭,皆藉水以立称也”;《耒水注》:“耒阳,旧县也,盖因水以制名”。郦道元的这些思想,为“因水为名”的原则定了型。

  最终明确地将它归纳为一般普遍意义上“因水为名”原则的,则是唐朝的事。《后汉书·冲帝纪》:“护羌校尉赵冲追击叛羌於颤阴河”,唐李贤注:“凉州姑臧东南有颤阴县故城,因水以为名”。杜佑《通典》卷一八三费州:“後周始置为费州,因水为名”。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三泾州:“后魏太武神 三年於此置泾州,因水为名”;卷九濠州:本西楚州,“隋开皇三年改为濠州,因水为名”;卷一五洺州:“周武帝建德六年,於(广平)郡置洺州,以水为名”;卷二九永州:“隋文帝开皇九年平陈,置永州,因水为名”;卷三三渝州:“然则巴国因水为名”;卷三三合州赤水县:“因水为名”;卷三三普州安居县:“本周柔刚县,因山为名;隋开皇十二年改为安居县,因水为名”。

总之,“因水为名”在《后汉书》李贤注、《通典》里各出现了一次、在《元和郡县志》中出现了六次,“以水为名”在《元和郡县志》中出现了一次,可见到唐朝中期此原则已得到最终完善并被熟练运用了。唐末樊绰《云南志》卷二:昆池“在柘东城西……水阔二丈余,清深迅急,至碧鸡山下,为昆州,因水为名也”。僻在云南一隅尚且如此,可见到了唐末,使用“因水为名”原则已很普遍。

  与“因水为名”相同的“因川为名”原则,也是《元和郡县志》才有的,如卷三丹州义川县:“后魏文帝大统三年置义川县,属义川郡,因川为名”;卷一五泽州陵川县:“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陵川县,因川为名”;卷三0思州务川县:“隋开皇九年置,因川为名”。“因川为名”是“因水为名”的派生,两者相辅相成,说明这类原则的应用具有广泛性。

 4/10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名字  墙砖  南京城  有趣  古代  古代城的名字叫什么名字  南京城墙砖上那些有趣的名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