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朝廷下旨严谴鲍超。鲍超当时正与霆军沉浸在打胜仗的喜悦中,根本想不到是这个结果。鲍超万分委屈,另一方面还要安抚部下,防止哗变。实际上他的部下非常不好安抚,鲍超带兵就是大碗喝酒那种,哥们义气。几个月没有拿到军饷了,还指望这场胜仗能拿点银子养家呢,于是对鲍超各种怨念,令鲍超苦不堪言。自此鲍超身上的枪伤发作,一病不起 ,于是他坚决求去,不想干了。
曾国藩当时正大举打算裁撤湘军,拼命洗刷朝廷对他的怀疑。得报后虽然知道朝廷委屈了鲍超,但还是准鲍超回家养痾,只是私下里给李鸿章写信,责成李鸿章设法安抚鲍超。而百战功高的霆军也遭裁撤。那个汪元方也没有得好,恭亲王恼他莠言乱政,派宝鋆到他家里明白告诉他,以后在朝堂上就不要再发言了。这对于把军机当宰辅的翰林来说无异于指着鼻子骂废物,汪元方一病不起,不久就死了。
鲍超没读过书,治军不脱旧时兵痞习气,他的部队军纪极差,每次克城池,鲍超必纵兵殃民,至少有三天他的兵必定大抢大掠,奸淫妇女。陕西巡抚刘蓉曾写信给曾国藩,谢他不曾派鲍超入陕,令曾国藩哭笑不得。霆军的军纪也令曾国藩、左宗棠、杨岳斌、彭玉麟等领兵将帅十分不齿,故鲍超以名将享誉同光年,却一直不得重用,在家赋闲多年。
光绪初年,鲍超静极思动,报国无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直到光绪六年,中法战事起,朝廷终于想起四川奉节还有个能打仗的鲍超,于是招他进京陛见。从咸丰二年从军,鲍超打了五百场战斗,身负108处枪伤,当上了二品大员,官升到了一省最高的武官提督,却从来没有去过京城,更没有见过皇上,所以鲍超当时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
当慈安太后召见他时,鲍超拿下宝石顶子、插着双眼花翎的大帽子,给慈安太后磕头,竟然满头白发了。这让慈安太后很吃惊。她的印象中,鲍超应该与李鸿章年龄相仿,可这个时候的李鸿章红光满面,仅是中年之貌,哪像鲍超这样老态龙钟。慈安太后的怜悯之心油然而生,遂问起鲍超的家庭。鲍超操着浓厚的四川口音对慈安太后说,奴才的婆子福薄,已经死了,后来奴才又纳了几个小婆子。
鲍超没有文化,不懂庙堂之上不能飚粗口,而且还自称奴才。清廷的规矩,满大臣才对皇上和太后自称奴才,汉大臣要称臣。当时慈禧太后正因骨蒸之症不能视朝,只能由慈安太后一个人召见外臣。慈安太后的父亲穆杨阿是上三旗的公子哥出身,又当了好多年外官。她从小就全家跟随父亲的任上,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哪像慈禧小时候苦哈哈的。
文章TAG:曾国藩 年少 曾国藩 什么命 年少不懂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