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个经历,在大多数人看来,他的人生也许就这样了。

偶然的一次机会,看到了新东方高薪聘请老师的招聘信息。

对照招聘要求,老罗没有一条满足。

大多数人面对这样的情况,往往选择放弃。

而老罗并不是大多数人。他选择另辟蹊径,给新东方校长俞敏洪写了一封长达10000字的求职信。

还真把俞敏洪说动了,老罗也迎来了这次职业生涯的巨大转折。

这本是一次根本不算机会的机会,因为老罗的自信,因为老罗的精心准备,更因为老罗的积极主动而把不可能转变为可能。对罗永浩来说,所谓彪悍的人生,无非就是把积极主动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的人生。

积极主动的核心是在任何时候都有选择的权利

经典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把积极主动列为了七项习惯之首,因为如果积极主动做不到的话,其他六个习惯也是无从谈起。

书里有一个核心的观点:

“不管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是有选择的机会!”

我们刚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这不是很显然的吗?我们每个人当然随时都能选择啊”

真的是如此吗?

回想一下我们自己有没有以下的情况:

自己明明不喜欢目前的工作,却安慰自己:”没办法啊,学校里学的就是这些,现在想做其他的也做不来,还是继续做这个吧,反正也是工作,混口饭吃而已!“

自己明明发觉自己在团队里不合群,却不以为然:”没办法,我就是这样的人,只要不影响工作,我又何必委屈自己强行融入他人当中呢?“

自己明明发觉当前的解决方案并不是最佳方案,却自我解压:”没办法了,时间已经不够了,就这样吧,能解决问题就好了,将就一下就好了。“

你看,当我们说出”没办法“三个字的时候,我们已经把选择权交给了我们学过的专业,团队,以及时间。

我们太容易说出”没办法“三个字,总觉得我们现在虽然对自己有各种的不满意,可也没有办法。

真的是如此吗?

脱不花,高中还没读完,仍然有着参加培训的选择,主动联系培训老师开课的选择,帮助老师找场地,招生的选择,和老师合作做大培训事业的选择。

罗永浩,高中没上完,面对着自己的条件根本配不上的新东方老师的职位,仍然有着给俞敏洪写信展示自己的天赋,表达自己对职位强烈渴求的权利。

我们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也一定会有选择的权利。

那我们究竟该如何做来让自己变成那个任何时候都愿意做出选择的人呢?

如何才能做到积极主动呢?

方法1:重塑意义,让”不得不“变成”我想要“

讲一个很多人都熟悉的故事。

有一个人看到三个人在砌砖,就分别问这三个人:”你们是在干什么呢?“

甲回答道:”我正在养家糊口。“

乙回答道:”我正在砌砖。“

丙回答道:”我正在修一座美丽的教堂。“

如果我问你,甲,乙,丙这三人中,哪个人是有最大可能成为最积极主动的那个人的时候,你会如何选择呢?

想必有不少的人会选择丙。为什么呢?从三个人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对前两者来说,当前做的事情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已,是不得不做的事。

而对于第三人丙来说,他做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是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讲到了一个二次创造的概念: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两次创造。第一次是智力,第二次是体力。而两次创造力的基础目标便是明确目标,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更好实践。特别是想要成功的人更是该明确。

我们要想真正积极主动完成目标,就一定需要在脑子里对我们要做的事情第一次创造,塑造自己认可的意义以及美好愿景,再在行动上完成第二次创造。

那具体怎么做呢:

1)切换信念

2)刻画愿景

3)制定计划

澳大利亚人尼克胡哲,生下来的时候就没手没脚,这对于他自己对于他的父母来说都是晴天霹雳。

普通人很容易做的事情,自己做起来格外吃力;在学校的时候,时刻都要面对同学的异样眼光甚至是嘲笑。

尼克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万念俱灰,曾经很多次想过自杀,因为不想让父母伤心而不得不苟且下来。

直到有一天,他把他的故事分享给一个身体同样有缺陷的好朋友的时候,她突然哭了起来,并且感谢尼克给了她活下来的力量。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