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朝历代的正式国名(全名)都是什么?
中国在世界上以历史悠久而闻名,我国上下五千年起源定义是以黄帝来计算的。历经的朝代数不胜数。大体是: 夏朝、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亚五国国名后为什么大多都加上斯坦两个字?
世界上有很多地方的地名之中都带有“斯坦”两个字,这两个字源于古波斯语,意思就是“的地方”,说得再直白点,就类似于咱们平时所说的屯、堡、沟之类,当然,斯坦形容的范围都是比较大的,是个地名的后缀。世界上大多数后头带斯坦的地方,几乎都是信奉伊斯兰的,或者历史上受到伊斯兰的影响。最著名的就是中亚五个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这五个国家是有五个主体族裔分别建立,比如“哈萨克斯坦”的意思就是“哈萨克人的地方”。
历史上这些地区深受波斯与伊斯兰的影响,所以有了这样的地名称呼。古代的波斯非常强大,波斯人甚至建立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公元前6世纪建立起的波斯帝国疆域非常辽阔,在亚洲,包括如今的河中地区在内的广大中亚草原与荒漠,都属于波斯属地。虽然波斯的统治并没有持续太久,但是生活在中亚地区的各族群祖先,都受到了古波斯文明的深刻影响。
在古波斯语中,“斯坦”的意思就是“……的地方”,一般都是用来概述比较大的一片区域。受到波斯文化的影响,中亚等地区也都沿袭了这种对于地名进行称呼的习惯。而且“斯坦”也随着波斯与其他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而不断扩散,尤其是伊斯兰文化与突厥语族各分支最明显。像是中亚五国的五个主体族群,他们的传统民族语言要么就是属于突厥语族,要么就是伊朗语族,像是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语更是波斯语的一种方言,两者根本就是同一种语言。
近代之后,中亚的这五个族群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在族名之后加上“斯坦”两个字,表示自己族群世代居住的土地。世界上依旧保留着“斯坦”这样的地名后缀的,主要就是集中在中亚,还有西南亚洲地区,这些地方都是深受突厥还有伊斯兰文明的影响的地区。印度北方在历史上曾被穆斯林长久统治,因此也有“兴都斯坦”也叫做“印度斯坦”这样的称呼。
文章TAG:奋斗 百年 使命 深刻 把握 国家名什么古两个字 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