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獨,犬相得而斗也。这里强调了“独”是一种自我独立的意识,而并不是独处之意。所以“慎独”的原意,解释为:“小心谨慎地对待独立的自我意识”,更为合理。《修行本起经》:佛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有人说,这句话我知道,传说佛在出生之后,向着西方走了7步,然后说出了这句“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豪言壮语。
那么,佛的意思是什么?难道是天上地下,只有“我”才是最尊贵的吗?佛家向来主张打破“自我执念”,这样解释“唯我独尊”,肯定说不通。独尊——在这里是“以独为尊”的意思,唯我独尊,要解释成“唯有我知道尊重我的独立意识”,佛陀是独觉者,觉行圆满,无非是想告诉世人:“世间万物唯心所造”,守住了自我的独立意识,也就守住了生命觉醒之道。
如果这样去理解“慎独”,是不是感觉到我们2500年前的儒家,思想好深刻,好超前啊,好厉害啊。事实上,以孔子为领袖的早期儒家,一直以体察天道,觉醒自我为己任,是到了孟子时代,儒家的思想境界才止于“王道”,侧重于“王政”。早期儒家真的有那么厉害吗?现在,我们就把“慎独”二字,放回到《大学》《中庸》的原文中再做详细考量。
《大学》是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子撰写、整理而成的,算得上是一篇学习总结。《中庸》也是一篇学习总结,相传是孔子的嫡孙子思所作。子思师从曾子,所以,《中庸》有很多内容是对《大学》思想的进一步阐释。《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为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被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上面三段话中,首尾都是“诚其意”,中间夹着两个“慎独”,可见“慎独”是对“诚其意”解读或说明。“诚意”这个词,被朱熹封为儒家思想的八目之一,享有很高的地位。
有人把诚意解释为专注,有人解释为澄净,也有人解释为诚恳,其实解释得都不够究竟。我们来看看《中庸》中对诚的定义:《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是天道的体现,因此人们追求“诚”,就是追求天道。《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追求天道之“诚”而内明,是天性的体现。为了内明天道之诚,就要施行教化。
通过《中庸》对诚字的定义和阐述,我们可知“诚意”一词,可以解释为“让自我意念不离天命之性”,或者说“让自我意念做到天命之性境界的诚”。这个诚,不只是社会生活中普通意义上的“诚恳”,而是天道之诚。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天道之诚”,我们不妨来看看道家典籍对天道运行的论述。《清静经》: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文章TAG:戒慎 不睹 君子 戒慎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