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脉绕腰一圈,约束诸经,转腰可起到疏通带脉,调节全身脏腑的作用。其次,肠道位于肚脐周围,转腰可刺激肠道,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起到升清降浊,消积通便的作用,让停滞于腰腹部的水湿,痰湿,膏脂渐消,有助于控制肥胖,湿去脾健。再者,转腰过程中,肠道是有规律性运动,这样刺激可以让腹部的交感神经兴奋,盆腔内脏器运动幅度加强,提高代谢,并不断改变腹压,加强脾胃功能。
如果运动量不够,或运动后还是填补不了脾自身缺失的能力,我们可以选择三伏灸。从上期学习小暑节气中我们都明白三伏灸是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也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期,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给人体以温热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功能,温补人体阳气以治疗秋冬发作的疾病,对于胃肠道疾病如胃肠功能低下、慢性胃肠炎、腹胀便溏等都具有较好疗效。
大暑节气,对于脾虚失运的患者我们可以选择脾俞,胃俞,三焦俞,阴陵泉,进行贴敷。脾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脾的背俞穴,以健脾为主;胃俞: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胃的背俞穴,以和胃助消化为主三焦俞:位于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三焦的背俞穴,以通调水道,去湿以助健脾为主;以上三个穴位合用,既可以健脾和胃以治其本,又可以通调水道去湿以治其标。
贴敷穴位并不仅仅是刺激某个穴位,而是以点带面,通过热传导,刺激局部范围,上述的三个穴位的位置接近肠道体表投影的位置,同时艾灸还可以促进盆腔内脏腑的功能,提高胃肠的蠕动情况。阴陵泉:位于胫骨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聚集之处也,顾名思义,此穴为脾经经水的汇合之处,具有排渗水湿的功能,阴陵泉的深部为小腿的动、静动脉循经处,穴位贴敷可加速血液循环,从而促进代谢,排除水湿。
除了在三伏天对阴陵泉进行三伏灸外,还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单独应用火艾灸,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与药力给人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可以健脾祛湿,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具体操作为:采用艾条悬灸,距离阴陵泉穴垂直两厘米,每次30分钟左右,以患者穴位局部有舒适的温热感为宜。3. 去湿当你去益了心、健了脾之后,我们要做什么呢?祛湿。
就像我们开中药、做针灸治疗,每个阶段治疗目的不同。当我们发挥了治疗作用,达到了治疗目的之后,我们才可以做另外的事情。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的,在早期初夏时是益心;夏中是健脾;现在到了夏末紧接着秋初之时,我们要做的是除湿。长夏时节,自然界中湿气比较重浊的时节,在此时我们的食物当中可适当的加一些除湿的东西,比如大家熟知的薏米、赤小豆,白扁豆。
文章TAG:大暑 节气 来袭 代表 大暑代表着什么 最热节气大暑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