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小暑不仅是个炎热的季节,也是每年当中最容易出现大量降水的季节,大多数地方在这个时候就进入多雨时期。在国内,棉花主产区的棉花开始结果,而小麦进入了收获期,水稻进入灌浆或者其他生长的关键期,玉米等农作物,也都进入了生长的节骨眼。不管是在南方、北方、东南沿海,无论是什么方向的风,在小暑前后都让人害怕。
如果在这个时候,忽然刮风下雨,那么很容易折损秧苗,也容易出现倒伏现象。不仅如此,像是大多数的小麦产区,一旦遇到刮风下雨的问题,那么就会在收获的最后阶段受到猛烈影响,甚至于一整年都可能白忙活了。入伏忌坐空有个词儿叫做“岁时伏腊”,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而腊,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古代在“伏”与“腊”的时候都要进行祭祀,也就是所谓的伏祭与腊祭,而这两种祭祀的日子,是在夏至的“三庚”与冬至的“三戌”。
在入伏的时候,天气已经开始炎热,古代的人们往往都选择在这一天闭门不出。传统上人们觉得如此闷热的天气,如果要出门的话是非常容易生病的,尤其是疰夏中暑,不过以前的人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还以为是有怪力作祟,所以不出门户。夏至三庚为“伏”,庚在阴阳五行中属金,夏天是火,火若旺盛,那么金就应该藏,即“伏”,这也算是老祖宗们对于天理循环的一种认知,一种神奇的传统文化。
说到“小暑怕坐空”,那就要先解释一下坐空。古代中国的纪年纪时法是天干地支,庚是十天干之一,天干与地支都是相互搭配的,由此循环组成六十个组合,因此庚日实际上有六个:庚子、庚寅、庚辰、庚午、庚申与庚戌。所谓的入伏坐空,说的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没有所配的地支,而是个空支。天干共有十个,而地支有十二个,因此天干每循环配对以此,都会出现两个地支被剩下来的情况,这剩下来的两个就是空支。
小暑将至,俗语“雨打小暑头,45天不耕牛”啥意思?45天指什么?
就字面上来看,45天指的是小暑、大暑、立秋三个节气的天数。在小暑节气开始之前下过雨的时候,标志着雨季的到来,在这45天之内不会缺雨,“头伏有雨,伏伏有雨”,告别了干旱的天气。这45天就不用耕牛耕地了,该耕牛休息享服了,“六月连阴吃饱饭”,该下雨时下雨,该晴天时晴天,正是农民种地所盼望的好时光。农民种地不断的总结经验,充分利用大自然,获取粮食大丰收,时刻开动脑筋,心里充满着希望,这都是过去的老思想老规矩。
小暑马上到了,农村俗语“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感谢邀请,我是农夫,很高兴来解答俗语“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是什么意思。7月7日,也就是这周的星期天,将要迎来今年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了。“暑”就是热的意思,因此小暑就是指小热,但还没有达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小暑节气到了,也就要入伏了,今年入伏是在7月12日,从这一天开始就要进伏三伏天了。在小暑节气也有三候,其中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意思是说小暑节气到了,就连所刮的风都是带着温度的,是那种温热的风。五天以后野外的蟋蟀因为酷热而到农民的房子附近来“避暑”了,十天以后老鹰也要开始训练鹰宝宝飞翔和捕食猎物了。那俗语“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说它是一句俗语,更准确的应该是农谚。在农村里有很多和24节气相关的农谚,有些是预测天气的,有些是预测粮食收成的。
而这句则是通过小暑、大暑节气期间的天气情况来预测近段时间天气的农谚。其意思是说在小暑节气前后最怕的是刮东风,而在大暑节气前后那就最怕出现红霞。这是为什么呢?小暑节气的时候,气温比较高、日照时间也比较长,所以各种作物也迎来了生长的旺季,所以这个期间也是比较需要雨水的。在南方地区这个期间梅雨天气基本结束了,需要提防出现伏旱,而在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则会因为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的影响,主要是以降雨天气为主,雨量大且比较集中,很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古人在长期观察中发现,如果在小暑节气前后这十天时间内刮起了东风,那一般会有台风出现。而同样的在大暑节气前后这十天内出现了红霞,那一样也可能会出现台风气象灾害。对于农民来说,就是靠天吃饭的一个职业,是最害怕出现台风这样的自然灾害的。因为台风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其还会带来大量的雨水,而这样不仅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不利的,同时还可能会毁坏民房等,给农民造成重大损失。
文章TAG:小暑 待表 几月 农历 几日 2017小暑时间待表什么 小暑是农历几月几日2018具体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