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第二问大概是说,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会对国计民生有什么影响?子由继续回答这第二问;假如说,康有为等人的戊戌变法得以成功,无非第一是光绪皇帝完全亲政,第二是所谓的康圣人执掌国柄。清朝是一个以武立国的王朝,其领土大部分是通过武力征服所得。
晚清光绪皇帝的戊戌变法到底是怎样的?
清朝是一个以武立国的王朝,其领土大部分是通过武力征服所得。当其武力衰落,其统治必然松动。戊戌变法是一次维新派发起的改良运动,是甲午战败后清朝转向近代君主立宪体制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清朝这个王朝,在其存在的295年内,进行过两次重大的体制转向。第一次是皇太极时期,从北方游猎民族的汗国体制转向中原式的封建王朝体制。
皇太极从可汗变成皇帝,改女真为满洲,改后金为大清。从北方政权走向全国政权。权力从分散到集中,地位从低到高,目标也从小到大。一定程度来说,这一次体制转向是成功的。但是这一次转向仍然保持了其北方游猎民族的顶层传统——八旗制度,即八固山制度(Jakun-gusa),分为正(汉语音读整)镶四旗以及左右翼护军。
这种制度可以追溯到完颜金朝时期的猛安谋克制度、元朝时期的千户制度以及骑兵作战传统的左右翼战略思想。即将整个族群实行军事化管理,实现整个族群的军事化和权力的集中化。在当时满族人口偏少,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八旗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吸纳蒙古、汉军等新加入的力量,同时便于将这些力量进行整训改编。实际上这个时候,部分满族士兵军官化了,基层士兵或者说主攻部队往往以蒙古、汉军为主。
入关后八旗体制得以保留,八旗渐渐演变成一个军事化贵族集团,和科举制度下的士大夫封建官僚制度同时存在于清朝权力结构中。从这个角度来说,清朝是一个二元制官员选拔结构的王朝。其行政结构也是二元的——在汉族等定居民族地区施行行省制度。在东北—内外蒙—新疆的广大地区,实行将军制度,设立理藩院管理广大边疆地区的“藩部”。
在清朝前中期,这种二元甚至是多元制度是合理的,“因地制宜”的。但是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新的对手出现了。有外国学者把清朝在17—18世纪的扩张与欧洲在同时期的殖民扩张看成同时期同一类型扩张,这种说法显然片面。但不管怎么说,清朝前中期的扩张与对多民族国家的整合是成功的。与此同时,八旗制度开始失效。八旗制度限制了制度内人员正常的生产生活,使得八旗族群彻底脱离生产,并形成了孤岛式的、封闭的、碎片化的生活环境,这也使八旗族群彻底贵族化。
文章TAG:戊戌 龙门 风水 忌戊戌是什么意思 风水龙门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