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民有恒产,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推行劳役地租性质的,井田制。提倡用分工不同证明压迫剥削的合理性。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2、哲学上,宣扬性善论和良知论。人本具有仁、义、礼、智、信等观念,若扩充善念,人人可以为尧舜。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之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所谓学习要反求于内心,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认为理性思维高于感性认识:耳目之官不思,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另外,儒家讲究,不偏不倚、中规中矩,不走极端的中庸之道。道家,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集大成者为庄子。庄子,主要渊源于道家创始人老子。庄子把老子的客观唯心论发展成主观唯心论,将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发展成相对主义的诡辩论。认为:一切都处于,无时而不移之中,否认物质的稳定和差异化。
主张:齐大小、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追求无条件自由。其人生哲学悲观厌世,社会理想比老子的小国寡民还落后的原始状态。决不与统治者合作,辛辣地揭露批判黑暗和腐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明显矛盾同具有叛逆性的文人产生共鸣,甚至成为反黑暗的思想武器。佛家,代表人物释迦牟尼,即佛陀。佛陀因一切归于尽,果熟亦当堕,合集必当散,有生必有死的生住异灭的现象,感受了无常。
得出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于相对的关系或条件之中,若离开了这些关系或条件,则不会有任何事物或现象的结论。认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生命之源起和过程,依赖于无明、行、识、明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十二个彼此互为条件或因果关系而形成生命的循环往复。十二支缘缘起,皆归于无明,造成了生死的根本原因。
认为有八种苦,生苦、老苦、疾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清除痛苦的方法: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为八正道。为众生指明的解脱之道,就是苦集灭道。佛陀劝诫君王:(一)、人民数相集会讲议正事。(二)、君臣和顺,上下相敬。(三)、奉法晓忌,不违礼度。(四)、孝事父母,敬顺师长。
(五)、恭于宗庙,致敬鬼神。(六)、闺门真正,洁净无秽,至于戏笑,言不及邪。(七)、宗事沙门,敬持戒者,瞻视护养,未尝懈怠倦。佛陀将世间法总结为:八法曰,有世八法随生回转,云何为八?一者利,二者衰,三者毁,四者誉,五者称,六者讥,七者苦,八者乐。当求方便除此八法。众生要与八法的周旋中,摆脱八法,就像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保持独特的高尚品格。
文章TAG:百图 佛家 白旗 道家 风俗 道家佛家白旗代表什么 中国古代风俗百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