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家之的精神,都与《易经》的精神有关。《易》是其共同的源头。儒家主要做的是教化民众,使得老百姓成为明礼守法,有素质的人。道家,主要是老子,是君人南面之术,也就是教统治者,也就是君王应该如何行事的。清虚自守,卑弱自持。就是谦恭之道。法家以法惩恶,只能算是治世之术,算不上道。以上是中国本土的三家,佛家是外来文化。
佛家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扬广大,不是因为它带来了中国人原本没有的思想认识,他的传播恰恰是因为他的思想契合了中国人原有的思维模式。中国的道家思想,到庄子的时候,目光转向个体自身。而政治思想在汉代之后,儒家占据了主导地位,道家的眼光进一步向个体转变,而佛教空无思想,与道家的清虚,在本质上有相同之处。因此,到魏晋时期,深入研究道思想而形成玄学的中国思想家们很容易就接受了外来的佛家观念。
使之在中国发扬广大。佛家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没有自性。人生是虚幻的假象,人生是苦。人要脱离苦海,靠的是对佛法的体悟,认识到色即是空,万事虚无的道理。如果悟透佛生,人生就可以解脱,到达彼岸。就儒释道三教来说,都讲人生的修练,都要讲人格的完善,都追求至善之境。但儒家修今世,佛家修来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今世比之虚无缥缈的来世更重要。
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如何区分?
要想区分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就要从代表人物主张说起。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孔子:1、政治上,主张克己复礼。同意对礼加以改造,其最大的创新纳仁入礼。所谓仁,仁者爱仁,把人当人看待,体现了对人格尊重的思想,提倡德治,泛爱众,节用而爱人。尤其反对人殉制度,不满于过分剥削和滥用刑罚。2、哲学上,摇摆于唯心唯物之间,宣扬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不语怪力乱神,认为天没有意志。
生而知之者上也,强调任何人的知识都是后天学习而得。3、教育上,主张教学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求触类旁通,启发式教学,注意因材施教。提倡学思结合,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讲究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能够诗意盎然的表达思想: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子思之门徒,子思孔子之孙。1、政治上,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国君经反复劝谏而不听,可以更换。平等看待君臣关系,臣子没有天生的服从和隶属义务: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建议统治者,保民而王。谴责虐民、残民。
文章TAG:百图 佛家 白旗 道家 风俗 道家佛家白旗代表什么 中国古代风俗百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