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磕着瓜子,吃着花生,喝着小茶,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起守岁到十二点,预示着年年岁岁永不老,来年会更美好。然后一到十二点会有很多人放烟花,庆祝新年到,来年大红大紫。好了,三妹给大家介绍了一下我们这里的风俗,今天就到这里,下次再见。关注三妹爱厨房,不定时更新各种美食制作。你也可以在下面留言区分享一下你们那的风俗习惯哦。

春晚都说年夜饭,你们那里什么时候吃年夜饭?

年夜饭在我们老家就是大年三十的晚餐。有的人家下午4时左右就开始吃了,多数家庭还是要到5时左右,或者6时左右开始吃。年夜饭也叫团圆饭,要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小的时候天天盼望过年,所谓“三十夜吃一顿,正月初一穿一身"。意思是年夜饭要丰盛,吃得好,正月初一要穿自己最好的新衣服。也不知什么原因,我现在对“年夜饭"的感觉是越来越陌生了。

说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过春节,你那里都吃些什么?

我就是七零后的农村娃,我最有发言权。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你想想吧,还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大家都是在大集体参加生产劳作。那时候还是公社制度,参加集体劳作的农民吃饭都是在生产大队的食堂。由于那时候还是计划经济,人们的很多生活必须品还是国家计划供给。如买肉需要肉票,买粮需要粮票,甚至买盐都需要盐票。农村的生活必须品统一由公社的供销社提供、配制。

那时候农村还很穷,农村人一年能吃上一次肉都是奢望,所以那时候过年,农村家庭吃的主要还是素食。比如豆腐、千张、粉丝、萝卜、青菜等。因为这些素菜基本上农村家庭都能制作或者种植,就地取材,既省钱又实惠。那时候,我们老家这边过年,年三十早上家家户户都会蒸馒头,除夕正餐自不必说,一般会烧个“十大碗”,无论荤素总之会配齐至少十样菜。

除夕饭后大人们会包饺子,留着初二初三的早上吃。以我们家为例,每年腊月二十几父亲就会磨豆腐,因为豆子是自家种的,所以无需花钱买。在我们这里吃豆腐意味着大家“都富”,所以,除夕夜每家餐桌上都会有豆腐这盘菜。还有就是吃鱼,那时候在农村虽然吃肉很不容易,但吃鱼还不是太难的,因为农村水塘河流多,冬天人们没事可以去河里抓鱼,抓的多了可以晾晒起来备着以后慢慢吃。

除夕吃鱼意味着“年年有余”,所以,鱼也是过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到了七十年代末期,农村有的家庭开始杀年猪,还有的家庭几家合伙杀一只猪,猪肉分着吃。我们家也杀过年猪,也曾和大伯家叔叔家一起合杀过猪。农村家庭在七十年代末期是可以养三两只鸡的,但是不能养多,养多了就说你搞资本主义,所以只能养两三只。有了鸡,就会有鸡蛋,过年时一般家庭舍不得杀鸡的,但鸡蛋是有的吃的。

还有,过年时农村家庭都会自制圆子,有粉丝豆腐馅的,有萝卜馅的,条件好的家庭还能放点肉做肉圆子。圆子做好了放在锅里蒸出来,味道香着呢!小时候农村家庭过年,家家户户都会熬糖稀,就是用红薯熬制的糖稀。因为红薯家家都有,所以,孩子们的最爱就是过年吃糖稀,熬好的糖稀用筷子缠绕起来,一口咬下去拽起长长的糖丝,那感觉美极了。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除夕  广东  2016年大家除夕吃什么  [2016]广东人除夕吃什么食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