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抛开唯心的说法,我们观察一下六腊月的极端天气变化,也是可以来佐证一个农历六腊月确实是多事之秋。你像“六腊月不搬家”,为什么不参加,折腾的不舒服呗。六月大热天的,搬家受罪不说,还有“搬家穷三天”的说辞。腊月里更忙,也就没有搬家的时间了。回头说说“六腊月不过河”。这种说辞,在我们平原地区很难体验的到,主要是指临近大河的农村或者集镇,因为有大河阻隔,要想到河的另外一边,就要乘坐渡船。

说六月过河,以前人坐的都是小船,就是那种摇桨的那种,或者皮筏子什么的,做这样的船过河危险,尤其是说黄河,长江这样的大河,更是威力惊人。很多人都知道,黄河自古就有“不夜渡”的习俗,因为夜渡黄河很危险。农历六月的黄河,正是主汛期的时候,浊浪排空,惊涛骇岸,如此汹涌彭拜的大河,过河的小船就像一片树叶一样在河水里飘摇,随时都可以翻船,造成人员淹死的伤亡事故。

这就是六月不渡河的说辞,是趋利避害的积极措施。再说腊月不过河。腊月最冷,千里雪飘,万里冰封,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但是对于黄河来说,极有可能结冰很厚,也有可能很薄,或者是有冰凌在水里激荡,对于过河的人来说,危险的潜伏性一点也不必六月凶险小多少。结冰厚的,人直接走过去就行了,怕就怕走到中间冰层破裂了,人就掉进去了。

六月初六,农村为什么选择在这天晒棉被、衣物?有什么讲法吗?

六月六这个传统节日,在我们胶东非常盛行。这天,无论多忙,出嫁的女儿都要抽空回娘家走一趟,手里提着大包小包,包里装着各样礼品。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孝顺老人的花样也越来越多了,不过六月六提一刀肉是必不可缺的标配。到了六月初六,就开始数伏了,其后就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酷暑。六月六被称为洗晒节,这天,在农村,人们喜欢把花花绿绿的棉被晒在阳光下,一方面为了防霉除虫,更多的还是追随千古流传的习俗。

这个习俗源自古代的两个传说,非常有趣,下面我来讲一下。第一个主角是家喻户晓的唐玄奘,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终获真经,回家途中,一不小心经文被海水浸湿,六月初六这天,他把经文拿出晒干,后人便将此日作为晒物的吉利日子,而后一举成俗流传。第二个说的是乾隆皇帝,某年六月初六巡游江南,突然遭遇了一场瓢泼大雨,淋湿了外衣,你想想皇帝是多金贵的玉体,肯定不能与乡间百姓借衣来穿,只好等雨过日出,晒干后再换上,这就是晒龙袍的故事。

其后,民间百姓纷纷效仿,在每年的六月六打开箱子,将棉被、衣物等取出晾晒。皇帝的日常之举引得百姓的纷纷效仿,反映了人们追随名人权贵的心理。至于把晒外衣说成晒龙袍,晒衣服说成“晒福”,只是心里一种美好的希望吧。 六月初六,除了是洗晒节之外,还有许多的民俗,包括姑姑节、伏羊节、虫王节、祭神节等,就是单拿洗晒节来说,也是五花八门。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六问  农历  汛期  六月  华南  农历六月需要注意什么  六问华南前汛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