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修行人如何返妄归真?明心见性后,阿难和大众知道了,一切万法都是自心变现(自心内的影像)。于是阿难问佛:修行人如何才能回归一念心性(或者说回归法性大海)?佛告诉阿难:要从六根入手,解除自己的心结(对境起心,妄想和执着虚妄的景象)。接着,佛又让25个弟子说他们的修行经历。这25个弟子逐个陈述,自己如何通过止观(止息妄想,观察一念心性),回归一念心性。
“神”和“佛”有什么区别?
“神”和“佛”有什么区别? 区别还是蛮大的。关于“神”,《不列颠百科全书》有一个定义很值得参考。该书说:神,“指具有人格意志而不受自然规律支配、神通广大、变化莫测、长生不灭的超自然体。”不过,这部书有一点说得未必准确。其认为,“神”,是“中国宗教观念之一”。其实,国外也有“神”的观念,亦可用上述定义来表述。
英语中的“spirit”,就是“神”。“holy spirit”,则译为“圣灵”。至于中国古代“神”和“仙”的起源及区别,已经写过一篇问答,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出来看看。关于“佛”,是一种简称,全译是“佛陀”、“佛驮”、“浮屠”、“浮图”等等。这都是音译。“佛”的意译,是“觉者”、“知者”、“觉”。
“觉”,包括三层含义——即“自觉”、“觉他”和“觉行圆满”。“自觉”,就是自身觉悟;“觉他”,是启发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具备所有“殊胜德性”。凡夫俗子,一“觉”不“觉”;修行之后的“声闻”和 “缘觉”,是具备了“自觉”;菩萨,能够具备前两“觉”。只有“佛”,才能达到三“觉”皆备。因此,“佛”,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那么,有谁达到了这一最高果位?换句话说,都有谁可以称为“佛”呢?佛教中的“小乘”教派认为,只有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可以称“佛”。这个“小乘”教派,包括原始佛教和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时期大约20个佛教教派在内。其实,所谓“小乘”,是后来“大乘”教派产生后,对之前教派的称呼。“小乘”自己并不这样称自己。
公元1世纪前后,“大乘”教派形成。其认为,以前的教派,乘坐的是“小车”,现在,他们乘坐的是“大车”。“乘”,就是“车”。大车,可以拉载更多的人。大概正因如此,“大乘”教派认可的“佛”,也骤然增加——三世十方,凡一切觉行圆满者,皆可成佛。这就是所谓“无量无数佛”,也即“十方恒沙诸佛”。具体来说,有过去世的佛,即“过去七佛”、“燃灯佛”;有未来婆娑世界的佛,即弥勒佛;东方有阿閦(chu)佛、药师佛;西方有阿弥陀佛。
文章TAG:光佛 普照 名字 内容 普照光佛是什么内容 他们的名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