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具有调气和血的作用,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章门穴在肝经上,为脾募穴,有理气疏肝,和胃止痛,健运后天之本的作用,位于腹侧,腋中线第十一肋骨端稍下处,屈肘合腋时,当肘尖尽处。京门穴为肾募穴,肾为先天之本,故刺激京门可起到补肾益阴,强壮先天之本的作用,在侧腰部,章门穴后1.8寸,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带脉绕腰一圈,约束诸经,转腰可起到疏通带脉,调节全身脏腑的作用。其次,肠道位于肚脐周围,转腰可刺激肠道,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起到升清降浊,消积通便的作用,让停滞于腰腹部的水湿,痰湿,膏脂渐消,有助于控制肥胖,湿去脾健。再者,转腰过程中,肠道是有规律性运动,这样刺激可以让腹部的交感神经兴奋,盆腔内脏器运动幅度加强,提高代谢,并不断改变腹压,加强脾胃功能。

如果运动量不够,或运动后还是填补不了脾自身缺失的能力,我们可以选择三伏灸。从上期学习小暑节气中我们都明白三伏灸是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也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期,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给人体以温热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功能,温补人体阳气以治疗秋冬发作的疾病,对于胃肠道疾病如胃肠功能低下、慢性胃肠炎、腹胀便溏等都具有较好疗效。

大暑节气,对于脾虚失运的患者我们可以选择脾俞,胃俞,三焦俞,阴陵泉,进行贴敷。脾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脾的背俞穴,以健脾为主;胃俞: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胃的背俞穴,以和胃助消化为主三焦俞:位于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三焦的背俞穴,以通调水道,去湿以助健脾为主;以上三个穴位合用,既可以健脾和胃以治其本,又可以通调水道去湿以治其标。

贴敷穴位并不仅仅是刺激某个穴位,而是以点带面,通过热传导,刺激局部范围,上述的三个穴位的位置接近肠道体表投影的位置,同时艾灸还可以促进盆腔内脏腑的功能,提高胃肠的蠕动情况。阴陵泉:位于胫骨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聚集之处也,顾名思义,此穴为脾经经水的汇合之处,具有排渗水湿的功能,阴陵泉的深部为小腿的动、静动脉循经处,穴位贴敷可加速血液循环,从而促进代谢,排除水湿。

除了在三伏天对阴陵泉进行三伏灸外,还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单独应用火艾灸,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与药力给人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可以健脾祛湿,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具体操作为:采用艾条悬灸,距离阴陵泉穴垂直两厘米,每次30分钟左右,以患者穴位局部有舒适的温热感为宜。3. 去湿当你去益了心、健了脾之后,我们要做什么呢?祛湿。

 3/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大署  大暑  含义  大署注意什么意思  大暑是什么意思含义介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