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韵律有30天,60天,90天,150天,180天等等。它不是玄学,而是人们对天气的一种归纳总结。从古至今,韵律一直是我国进行气候预测的重要方法。古代虽然没有“韵律”这种叫法,但很多谚语当中都包含着韵律的思想,比如“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再比如“立夏小满田水满,芒种夏至火烧天”。而在现在呢,虽然有数值模式产品进行气候预测,但仍然会有一些研究针对韵律现象进行。
比如题目中提到的这句谚语,指的是冬季和夏季之间的降水的对应关系。我曾经看过一篇论文,就是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和次年夏季的降水展开的研究,发现这一带冬季降水异常偏多的时候,次年夏季的降水也会异常偏多,反之亦然。研究还发现,冬季和次年夏季降水出现明显的韵律关系时,通常会对应着东亚冬夏季风活动的同时偏弱和偏强。
“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啥意思?今年大暑在中伏前还是后?
种了一辈子的地,天天同庄稼打交道;做为一个地道的农村人,也很喜欢和大家探讨一些有关农业农事方面的问题。先说一说今年大暑是在中伏前,还是在中伏后呢?今年入伏是在7日11日,那么,7月21进入中伏;大暑交节日则是在7月22日。所以,今年的大暑是在中伏后。再来细述一下,为啥说: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大暑是指天气进入最炎热的时段;谚语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同样是说中伏也是在天气最热的时段。
如果大暑在中伏前,二者前后顺序,就更加延长了一年中最为酷热的天数。假如是在中伏后,二者叠加,酷热的天数就相对减少几天。大暑中伏前与荒年又有啥关系呢?因为炎热天气时间延长,也就相对增加了降雨的次数;而下雨天杂草生长又特别迅速,加之种地人又无法下田劳作及时锄去杂草。至使田间野草丛生,如荒地一般,这就是大家常说的荒年。
今天是大暑,农村俗语"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急"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几千年来,人们通过长期的对风、雨、雷、电、云,以及动物、植物的观察,逐渐积累出一些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天气观察法,并通过民间谚语的形式流传下来。比如,像什么“天有鱼鳞斑,晒稻不用翻”,是说如果看到天上的云像鱼鳞一样,这个天气肯定好,晒场上的稻谷不用翻动就能晒干;还有“月晕而风”、“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等,耳熟能详。
现在大家也都知道,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借着东风,不是他和龙王关系好,而是他善于观察天象,知道近两天内肯定有东风刮起。但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深莫测,才装神弄鬼、故弄玄虚。(诸葛亮借东风 剧照)夏季,我国除西南一带受西南季风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是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夏季风在3月初开始影响华南沿海,然后以渐进、急进两种方式向我国北方推进,7月中旬到7月底到达黄河以北,这一时期为夏季风极盛期。
文章TAG:大署 大暑 含义 大署注意什么意思 大暑是什么意思含义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