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龙抬头 二月初二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中华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龙”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历“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
传统习俗:南北方在二月二龙抬头节这天的习俗各有不同。北方地区的习俗有:理发、煎焖子、吃猪头肉、吃面条、吃水饺、吃糖豆、吃煎饼、忌动针线的习俗;南方在江浙、福建、两广地区在传统龙抬头节习俗之外还有祭社习俗,即为奉祀土地神。4、花朝节 二月十三-二月十七花朝节俗称“花神节”、“挑菜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是为了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地区气候不尽相同,南方的花朝节要比北方提前几天。传统习俗:在花朝节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此外还有插花、扑蝶、挑菜、吃花糕、吃花、吃春菜粥等习俗。5、上巳节 三月初三对于上巳节恐怕很多人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上巳节在古代是我国汉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
古代的三月初三,官民都必须到水边洗濯除垢,意在祓除不详,称为祓禊。此外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记载了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在兰亭举办的“曲水流觞”雅事。现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三月初三仍然是个盛大的节日。比如大理的“泼水节”就是在三月三举办。农历三月初三,相传也是轩辕黄帝的诞辰,每年这一天,全球各地的华夏子孙都在举办祭祖大典。
传统习俗:祓禊、曲水流觞、郊外春游、煮鸡蛋、赏桃花等习俗。6、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是一个具有两千余年的传统节日。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寒食节曾被成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唐代诗人韩翃有一首七绝描写了寒食节这天的情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现在并入到了清明节。
文章TAG:修斋 设醮 下元节 修斋设醮是什么意思 今年的下元节是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