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名和字是什么,古人的名与字
来源:整理 编辑:运气王 2023-08-14 13:21:42
1,古人的名与字
夔是我国历史上是有书可寻的最早的音乐家。 夔的活动时期在公元前2179年左右,相当于我国传说中黄帝和尧舜禹时代的后期。夔生活在荒僻边缘的地方,具有非凡的音乐才能,后受到舜的赏识提拔为乐官,主理乐舞之事。
也就是这个人为了解释他的名,取了这处名的出处来做解释。尧章,指尧时期的乐章。

2,古人常说的名字的字是什么
古人有名有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古人起名取字方式虽多种多样,但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如关羽,字云长,由鸟儿的羽毛连想到天空的浮云。贾岛,字浪仙,由岛想到浪花的洁白自由。陆龙,字在田,钱谦,字受益,高明,字则诚,李宗仁,字德邻等等。
3,古人的名和字
据说上古时期,婴儿在出生三个月的时候由父亲给命名,这就是古人“名”的由来。其实在我国民间,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婴儿满月时才命名的习俗,不过是命名的权利不再由父亲一人担当,而是由婴儿的亲人共同担当。有趣的是,在古代,男孩子长到20岁的时候要举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人,这时就要取字。而女孩子在15岁时要举行“结发加筓”之礼以示可以嫁人了,这时也要取字。可见,古代的时候男女皆有字,比如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字璿卿。 那么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一般认为,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意义上的联系。一种情况是名和字意义相同或相近。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尔雅 释地》:“广平曰原。” )又如岳飞,字鹏举。而“鹏举”既是大鹏展翅高飞的意思。另一种情况是名和字的意思正相反。例如曾点,字皙。(《说文》:“点,小黑也。”而“皙,人色白也。” )当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许多词语的语义发生了变化,对于古人名和字的语义联系就很难看出来。不过只要你是个有心人,仍有许多先贤的名和字可以品出味道来
4,古人的字和名
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都是反义。
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神”)字鸿渐,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如苏东坡、郑板桥等)。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像姓名要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之类就是为了表示使用者鄙视利禄的志趣。有以号明志的,如宋周敦颐称濂川先生,明归有光称震川先生,王夫之称船山先生等。还有在死后由门人、后人上的尊号(“私谥”),如晋代陶潜的靖节等。谥号,即死后由皇帝颁赐的荣称。如宋包拯称包孝肃,岳飞称岳武穆,清纪昀称纪文达等。另外还有“绰号”,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如《水浒》里梁山上一百零八人个个都有绰号,大都准确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这些绰号作为姓名的代称,更是人们所熟知的。除了上述的字、号之外,历史上常常用来代替个人姓名的还有:
1、地名(包括出生地、住地和任职所在地等)。如东汉孔融称为孔北海,唐代韩愈称为韩昌黎,柳宗元称为柳河东或柳柳州、宋代苏辙称为苏栾城等。以地名称人在封建时代是表尊敬,叫做称“地望”。
2、官爵名(包括职衔、封号等)。如东汉发出“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豪言的马援称马伏波(曾任伏波将军),投笔从戒的班超称班定远(曾封定远侯),三国嵇康称嵇中散(曾任中散大夫),唐代杜甫称杜工部、杜拾遗(曾任工部员外郎、左拾遗)等。
3、以室名、斋名、轩名、堂名为号的。如王夫之号姜斋取自他的室名;辛弃疾的号稼轩也是取自室名;北宋诗人苏舜钦,流寓苏州,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
4、在姓氏前加形容词指称特定的同姓者。南朝谢灵运和堂弟谢惠连都是诗人,被称为大、小谢。唐代诗人中老杜(亦作大杜)专指杜甫,小杜专指杜牧。老苏、大苏、小苏则指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
5、以几个姓并称特定的几个人。如“马班”(或“班马”)指司马迁(《史记》作者)、班固(《汉书》作者);唐诗人中“李杜”是李白、杜甫,“元白”是元稹、白居易;“韩柳”是韩愈、柳宗元。还有前面提到的大谢小谢合称“二谢”,加上南朝号一诗人谢朓又合称“三谢”;“二程”专指宋代学者程颢、程颐兄弟;苏洵、苏轼、苏辙又合称“三苏”。
6、在唐代还常以行第连同姓名官职等称人。王维有诗题《送元二使西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其中的名句)、唐诗中屡见《答王十二》、《问刘十九》之类的题目,都是以行第称人的。如李白是李十二、韩愈是韩十八、柳宗元是柳八、元稹是元九等。宋代也还有此风习,如秦观称秦七、欧阳修称欧九、黄庭坚称黄九等。
5,古代名与字有什么联系
名,是在古代社会中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己称呼用名,外面称人用字。字常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互为表里的,所以它又叫“表字”。1、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张衡字平子、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就是同一个意义。2、“名”和“字”有意义相互辅助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朝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3、“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他“名”、“字”的“熹”与“晦”、是反义。扩展资料:古人认为成年之后,直呼其名就是不礼貌的了,所以取一个字让人称呼自己。而且,字一般只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礼记 曲礼》记载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论男女,成年才取字,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人称呼他。一般人,尤其是同辈或者下属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称其名。至于意义,往往有同义,反义,甚至推想几类。举几个人为例,周瑜,字公瑾,这里都是美玉,这就是同义。朱熹,字元晦,一明一暗,这就是反义。赵云,字子龙,从云到龙,这就是推想。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表字古人有名有字,旧说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结发加笄)时取字。名和字一般都有意义上的联系。如宰予,字子我;诸葛亮,字孔明;岳飞,字鹏举。归纳起来,古人名与字的关系主要有下面三种情况:1、名与字的意义相同或相近。此类最常见。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尔雅·释地》:“广平曰原”。班固,名固,字孟坚。“固”和“坚”都有“坚定不动摇”之意。蔡琰,名琰,字文姬。琰,美玉。姬,古代对女子的美称。欧阳修,名修,字永叔。修,长。永,本指水流长,引申为长。秋瑾,名瑾,字璿卿。瑾、璿,皆为美玉也。2、名和字的意义相反或相对。此类较少。例如:曾点,名点字皙。《说文解字》:点,小黑也;皙,人色白也。韩愈,字退之。“愈”和“退”意义相反。晏殊,名殊,字同叔。“殊”和“同”意义相反。朱熹,名熹,字元晦。熹,明亮;晦,昏暗。顾炎武,名炎武,字宁人。武,泛指干戈之事。宁人,使人相安无事。3、名和字的义相关。由于词义的变迁,有的名和字在今天已经不容易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果名和字之间只是一种偶然的联系,则更不易看出它们的关系了。孔子,名丘,字仲尼。《史记·孔子世家》:纥与颜氏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孟轲,名轲,字子舆。《说文·车部》:轲,本义为接轴车。舆,古代马车车厢。苏轼,字子瞻,名轼。轼,车前供人凭倚的横木。《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君冯(凭)轼而视之。”苏辙,字子由,名辙。辙,车轮碾过的痕迹。由,经过,经历。《论语·为政》:“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张岱,名岱,字宗子。岱,泰山的别称,也叫岱宗,岱岳。有联系。字,又称表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名字之外,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根据记载,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如孔丘字仲尼,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名与字的关联:1.并列式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并列式”。如:宰予,字子我。予,我也,意思相同。张衡,字平子。衡、平义同。曾巩,字子固。巩、固义同。2.辅助式意义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称做“辅助式”。如:梁鸿,字伯鸾。鸾和鸿都是飞禽,但不是一种,鸿雁和鸾凤可以互为辅助。陆机,字士衡。机、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为辅助。3.矛盾式意义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这种情况可称为“矛盾式”,如:曾点,字皙。点为黑污,皙为白色。朱熹,宇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4.扩充式意义相顺的:即表字与名往往出自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这种情况,可称做“扩充式”。如:曹操,字孟德。《荀子·劝学》篇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话里,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对名作了修饰性解释和补充。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5.延伸式意义相延的:即表率意为名字意思的延伸。这种情况可称之为“延伸式”。如: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这是对太意的延伸。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
6,我想知道古人的名与字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laozhubendan古人名与字的关系1、“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2.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如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哥哥为老大,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了。孙策为长子取字伯符;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这些表字虽然常见,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实际上伯、仲、叔、季和子,还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们后面的那个字如“策”、“权”、“思”、“长”、“美”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这个主要成分与本名意义是有联系的,下面分别作介绍: a.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并列式”。如: 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 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意思相同。 宰予,字子我。予,我也,意思相同。 樊须,字子迟。须、迟都是“待”义。 张衡,字平子。衡、平义同。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 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有两种情况:①“名”和“字”词义相近或“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②“名”和“字”意思相反的,例如:韩愈,字退之。后人取字,通常是以两个为“字”,例如诸葛亮字孔明。古人通常尊敬对方称自己名,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名。如“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就是项羽自呼己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别号。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以上字的。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字数多的别号有时可以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 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名,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字,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慎《说文解字》中说:“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在夜晚相遇,对面看不清楚,便用口来喊出一个符号,以证实对方的身份。所以,"名"是从"夕"从"口"会意而来。这是名字产生的环境因素 字的出现最早是在周代,《礼记˙ 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班固《白虎通义˙姓名》:“人所以有字何?所以冠德,明功,成人也。”又《颜氏家训˙风操》篇:“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男女到成年时取“字”后,他的晚辈或后辈就不能直呼其“名”,而要称其“字”,以示尊重。名和字多有意义上的联系。“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名和字的关系是相当明确的,字是名的延伸和扩展。古人之所以在“名”之外再加一个“字”,有四个作用和意义:表成年,周代贵族男子长到20岁时,由父亲在宗庙里主持冠礼,然后由来宾取“字”;明尊卑,晚辈对长辈、位低者对位高者,均尊称其“字”,以表示敬重,平辈之间也可以彼此称字,表示礼貌;作姓氏,以祖父的“字”来作为孙子辈的姓氏,是先秦姓氏来历的一个重要方面;显地位,“字”是用来表示地位的,一般而言,平民百姓有名无字,只是到了后来,这一点才被打破。 古代卫生条件不好,因此,古人出生三个月以后,确定这个小孩能活下来,才由父亲正式取「名」。「名」是幼时在家供长辈称呼用的,「乳名」是由「名」简省而来,通常是为了称呼方便或表示亲昵。成年之后入社会,就得另起一个名,这个「名」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字」,供平辈和晚辈称呼。一般说来,尊称、敬称以及卑幼者对尊长者,要称「字」;自称、谦称和尊长者对卑幼者,要称「名」;平辈之间,除了相熟的朋友可以不拘礼法称名之外,一般要称字,否则即是不礼貌的行为。民国以后,由於「名」、「字」分别代表一个人生长不同时期的称呼,因此,随著时代变迁,社会对於「名字」没有太明显的区别,便将「名字」连称。「字」通常由「名」衍生而来,因此不管是老师赐字或自取,字与名往往有一定的联系。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又字灵均,无谥号。 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谥号文贞。(元代皇帝在1342年为杜甫封的谥号)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无谥号。 陆游(1125-1209.11) 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无谥号。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谥号忠敏。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
文章TAG:
古代人的名和字是什么古代 古代人 和字
大家都在看
-
过年怎么拒绝收红包,过年时有什么办法拒绝要红包
2022-07-01
-
李姓有多少年历史,李姓历史名人有哪些
2022-09-20
-
祖先堂怎么供奉,如何供奉家谱
2022-07-01
-
应该怎么称呼前领导,碰到以前公司的领导怎么称呼
2022-07-03
-
请祖宗有什么讲究,讲究叩四不叩三
2022-04-28
-
为什么总梦见过去的事,人为什么会梦到很久以前的事
2022-08-02
-
十二生肖哪个吃蜂蜜,什么动物爱吃蜂蜜
2022-09-16
-
农历初一有什么忌讳,牢记5个传统忌讳
2022-04-30
-
为什么有人不能进寺庙,进寺庙有哪些忌讳
2022-10-02
-
为什么说寡妇不吉利,为什么说寡妇比光棍有钱
2022-09-24
-
怎么拜干爹,古代人怎么拜干爹
2022-06-17
-
如何看鸡年龄,应该如何辨别母鸡的年龄
2022-09-16
-
怎么含蓄表达我想你了,怎么含蓄表达我想你
2022-06-14
-
公历与农历哪个准确,农历和公历哪个更准
2022-09-14
-
桃树栽在房子哪里好,桃树栽在哪里好
202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