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正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在越国时他就向勾践建议过“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就是说知道要打仗,就要搞好战备;知道货物什么时候用得上,才算懂得货物的价值。只有把“时”和“用”的关系搞清楚,才算懂得了商业的真谛,明白了货物的供需和行情。所以经商,一定要把握好商机,也就是“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他在《商训》中强调“买卖随时,挨延则机宜失。
”他不断的强调市场时机是第一位的,商机稍纵即逝,不能等,也不能背着来。但是商机出现了,也不要放过,“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2、“旱则资舟,水则资车”,把握市场规律。“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意思是大旱季节,河里没有水,用不上船,所以这时船的价格会很便宜,就应该囤起来,等河水充沛的季节再出卖,一定会有好收入。
这是一种利用差价赚钱的手段。具体到操作上,范蠡有过许多成功的范例。他通过研究,发现了粮食市场的“二六规律”,“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也就是粮食生产波动性很大,一般每六年会有一个丰收年,同样每六年也会有一个欠收年,平均每十二年会有一次大灾荒。所以他在粮食丰收的时候多收购,欠收的时候拿来出售,利润当然非常大。
不过范蠡并不是唯利是图的奸商,灾年他的粮食价格也注意到了灾民的具体购买力,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3、“务完物,无息币”,加速货物流通和资金周转。“务完物”是要把握商品质量,只有质量好的,才好销售,所以进货应该去最好的产地,找最好的生产者。“无息币”是不能让资金搁置,一定要把资金流动起来。这样才能加快商品流通,使得钱像水一样周转不停,钱生钱才能获利。
4、“逐十一之利”,薄利多销。范蠡是商人,但不是奸商。他不抬价,不压价,并不追求暴利,不唯利是图,更不为富不仁,坑害消费者。如果他是贪图富贵之人,他也不会辞官归隐了。他在山东陶邑“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而他富而有德的人品,又给他带来了更大、更长远的收益,这是个良性循环。
他的取利守义 诚实经商、仗义疏财的行为,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二、范蠡怎么变成财神的中国民间财神很多,赵公明、关羽、范蠡、比干都是财神。在这四人当中,只有范蠡是从商出身的,他的财神地位最名符其实。财神是道教的一个神灵,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是主管财源的神明。财神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中国民间信仰。
文章TAG:财神 旧藏 什么象财神 旧藏•黄财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