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雕捕蛇和吃蛇的方式都十分奇特。它先是站在高处,或者盘旋于空中窥视地面,发现蛇后,便从高处悄悄地落下,用双爪抓住蛇体,利嘴钳住蛇头,翅膀张开,支撑于地面,以保持平稳。很多体型较大的蛇并不会俯首就擒,常常疯狂地翻滚着,扭动着,用还能活动的身体企图缠绕蛇雕的身体或翅膀。蛇雕则不慌不忙,一边继续抓住蛇的头部和身体不放,一边不时地甩动着翅膀,摆脱蛇的反扑。

当蛇渐渐不支,失去进行激烈反抗能力时才开始吞食。 由于捉到蛇后大多是囫囵吞食,不需要撕扯,所以蛇雕的嘴没有其他猛禽发达。但它的颚肌非常强大,能将蛇的头部一口咬碎,然后首先吞进蛇的头部,接着是蛇的身体,最后是蛇的尾巴。在饲喂雏鸟的季节,成鸟捕捉到蛇后,并不全部吞下,往往将蛇的尾巴留在嘴的外边,以便回到巢中后,能使雏鸟叼住这段尾巴,然后将整个蛇的身体拉出来吃掉。

蛇雕将蛇吞入之后,往往要停下来,歇一会儿,同时做出一个十分古怪的动作:首先朝着太阳的方向,不断地挺胸和扬头,用呆滞的目光凝视着太阳,就象人在进食的时候被噎住的表情一样。对于这个有趣的现象,从前民间大多认为这是蛇雕由于得到了美味的食物,而向太阳神进行顶礼膜拜。这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事实上,这是蛇雕为了抵抗吞咽下去而又没有完全死亡的蛇体在腹中的扭动,不得不抬头挺胸,用胸部的肌肉去抑制蛇体的活动,同时扩张自己的气管而不至于受到窒息。

我国古人称蛇雕为“鸩”,并由于其所吃的蛇类中有很多是有剧毒的种类,所以它也被误认为是一种有毒的鸟,将它的羽毛浸泡在在酒中,就能制成毒酒,因此有“引鸠止渴”的成语,比喻只顾眼前,不虑后患。《汉书·齐悼惠王传》中有:“太后怒,乃令人酌两卮鸩酒置前,令齐王为寿。”的记载。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鸩鸟黑身赤目食蝮蛇野葛,以其羽画酒中,饮之立死。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禽部中记载其毛有大毒。入五脏,烂杀人。不过,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这些说法都是荒谬的。 繁殖期为4—6月。每个雄鸟都占有自己的领地,如果其他同类入侵,就会将头部和颈部完全伸出,双翅保持着向上向前的特殊姿态,并且发出近似疯狂的叫声。营巢于森林中高树顶端枝杈上。巢由枯枝构成,形状为盘状,每窝产卵1枚,白色,微具淡红色的斑点。

哪种动物是所有蛇类的天敌?

哪种动物是所有蛇类的天敌

“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跟我差不多年纪的人大概都知道20年左右了,难道老鹰这种动物就是能克制所有蛇类的天敌,而且还具有压倒性优势?答案当然不会这么简单!要知道,老鹰能捉来吃的动物都是体型相对比较小的,如小鸟、老鼠、野兔和那些体型不大的蛇。为了避免蛇图引起部分人感到不适,所以配图主要是蛇经常出没的自然环境。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克星  天敌  自然界  动物  蛇是什么动物克星  自然界中它们的天敌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