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诗经中的雅是什么意思

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就是属于贵族阶级又不是祭祀用的音乐 00

诗经中的雅是什么意思

2,诗经中的雅是当时什么国都附近的乐歌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汉族民歌。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诗经中的雅是当时什么国都附近的乐歌

3,请问诗经小雅共有多少篇

1、小雅共有七十四篇。  2、简介  《小雅》为诗经的一部分,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共有七十四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3、内容  小雅·鹿鸣之什、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小雅·鸿雁之什、小雅·节南山之什、小雅·谷风之什、小雅·甫田之什、小雅·鱼藻之什
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
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305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部,风共160篇,雅105篇,颂40篇。诗经的的名子精练,尤其是述情,唯美动人,让人慕之。

请问诗经小雅共有多少篇

4,诗经的风雅颂 赋比兴是什么

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后来,《毛诗序》又将“六诗”称之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此解释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今人普遍认为“风、雅、颂”是关于《诗经》内容的分类;“赋、比、兴”则是指它的表现方法。 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5,诗经六义中雅是各诸侯国的宫廷乐歌吗还有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简介《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433623131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风篇《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2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桧即“郐”kuài)、曹风4篇、豳(bīn)风7篇。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雅篇《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共31篇。《雅》为周王畿内乐调。《大雅》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小雅》共有74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大雅的作品主要有《文王》、《卷阿》、《民劳》,小雅有《鹿鸣》、《采薇》、《斯干》等。颂篇《颂》共有40篇。对于《颂》的释义,最早见于《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孔颖达《毛诗正义》说:“颂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朱熹《诗集传》说:“颂”与“容”古字通用。据阮元《□经室集·释颂》的解释,“容”的意思是舞容,“美盛德之形容”,就是赞美“盛德”的舞蹈动作。如《周颂·维清》是祭祀文王的乐歌,《小序》说:“奏象舞也。”郑玄《毛诗传笺》说:“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就是把周文王用兵征讨刺伐时的情节、动作,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可以证明祭祀宗庙时不仅有歌,而且有舞,“载歌载舞”可以说是宗庙乐歌的特点。近代学者也多以为《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 颂的名篇主要有《清庙》、《维天之命》、《噫嘻》等。

6,诗经的雅分为哪两部分

1、诗经的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2、大雅简介 《大雅》,《诗经》二雅之一,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共三十一篇。《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也称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泛指学识渊博的人;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 《大雅》多为 西周 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 周 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 宣王 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 厉王 、幽王 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3、小雅简介 《小雅》为诗经的一部分,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共有七十四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雅》诗分为《小雅》、《大雅》两部分,固然因其篇幅太大,但从内容方面看是两次集结而成。以前对于《小雅》、《大雅》的区分,提出各种解释,都难以成立。如《毛诗序》以为“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毛诗正义》发挥其观点:“歌其大事,制为大体;述其小事,制为小体。体有小大,故分为二焉”。《史记·司马相如论赞》和韦昭从主题及作者的创作思想方面进行解释,宋代苏辙《诗集传》从思想内容方面言之,宋严粲《诗缉》从诗体风格言之,宋程大昌《诗论》、朱熹《诗集传》从音乐方面言之,都与《诗》的实际不合,也找不出有力的证据。由于儒家正统思想和经学家墨守家法的影响,元明以来学者大多依《毛诗序》或朱熹之说加以解释。但也有学者对此两说进行反驳。如明章潢就认为从《大雅》、《小雅》看不出有政之大小的区别,清代牟应震《毛诗质疑》也以为以政之大小、体之大小加以区别并不合于《诗》的实际。关于从音乐方面来划分的观点,他说:“音节之合,转移由人,朱子晚年亦以音节为不足据也。” 但学者们心里先横了这样一种认识:《小雅》、《大雅》的划分总是有原因的,因而不同意旧说者也总要想出一种解释二者区分的说法,如章潢提出《小雅》“有讽喻之言”,是区别二者的标志。牟应震认为:“《小雅》者,畿内民诗,暨国小臣、外诸侯之诗;《大雅》者,公孤卿士之诗也”。其实这种种的解释也都是从经学的立场上,总以为圣人所编,必有某种义例。 由《小雅》、《大雅》的作品可以看出,《小雅》多为宣王时作品,而《大雅》多为西周早期作品,前者为第一次编诗者收集此前不久产生的作品,而后者多来自王朝乐师所藏。如为一次编成,则应置西周早期作品于前,而此以宣王时产生的作品于前,可见《大雅》为增编者所加。古人编书,其竹简可为一卷者为一单元,增者依次列于其后。 春秋以前常用“小”、“大”区别相同的篇名(如《逸周书》中的《小开武》、《大开武》,《小明武》、《大明武》,《小开》、《大开》;《管子》中的《小匡》、《大匡》等)。《诗经》中也以“小”、“大”区别相同的篇名(如《叔于田》、《大叔于田》,《小明》、《大明》,《小旻》、《召旻》,《小弁》、《 頍 弁》等)。《小雅》、《大雅》其加“小”、“大”只是为了对两卷简册有所区别而已。
雅》诗分为《小雅》、《大雅》两部分
*“雅”诗就是西周王畿的乐调。王畿,都城地区,就是渭水流域地区,雅诗就是这一地区的乐调,之所以如此,有两种解释:1,雅,同“夏”,周称西周的王畿为“夏”雅乐就是“夏乐”,夏乐就是王畿乐调2:雅,正也,雅乐即正乐,当时称诸侯国的地方音乐为俗乐,周天子的都城是全国的中心,出于尊王观念,把王畿之乐称为“正乐”两种解释都可通。“雅”诗分为大雅,小雅,大小雅类于后代的大小曲,大小调,其中小雅较接近于“国风”可能是未被贵族改造的王畿地方音乐。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数是贵族之作,少数是人民。关于产生年代,“大雅”大部分是西周初的作品,“大雅”小部分、“小雅”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
《诗经》分为风、雅、颂。 “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雅”有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这样一共加起来是305篇诗歌,所以《诗经》又称为“诗三百”。
雅分为小雅、大雅两部分 是宫廷乐歌!

文章TAG:经中  是什么  什么  什么意思  诗经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