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三庚数头伏”,今年什么时候开始入伏?什么时候最热?

“夏至三庚数头伏”,今年什么时候开始入伏什么时候最热

夏至三庚数头伏,字面意思就是夏至节气到了,然后数到第三个“庚日”就入伏了,初伏。夏至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随着时令的进展,天气逐渐变得炎热,每天的光照时间也逐渐延长,这就是预示着夏天很快就要来了。今年的夏至日时间是6月21号的11点18分,正是迎来夏至节气,说实话怎么算的,我也不是很清楚,感觉很玄化很深奥的样子。

至于“三庚”,古代人民使用天干地支计算时间,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顺序组合形成每日,比如有甲子日、庚子日,(注意没有乙子日,因为是阴阳相配)。凡是有庚的日子,都属于庚日,“三庚”就是出现第三个带庚的日子,这一天就进入伏天第一天。7月11号是第三个庚日,为庚申日,那天入伏。几千年了,气候变迁,最热的那一天也不太准确,各地也不一样的,说三伏天热,可还有个“秋老虎”,就是热,熬着就是了。

农村俗语“夏至三庚数头伏”,2019年哪天入伏?入伏哪天最热?

夏至在我国也算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它标志着气候开始向高温多雨转变,天气的变化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夏至过后就会有两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一是昼变短夜变长告诉人们应该及时调整休息和睡眠状态。夏至以后白天会明显变短,作为人来说也要及时的调整其生活状态,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工作生活。二是天气变化影响农时。

夏至以后高温多雨的天气状况会影响到人们农业活动的开展,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的变化。夏至以后要多注意防暑防晒,有句俗语“冬有三九,夏有三伏”,在三伏天里要注意防暑的相关工作,很多人都知道有三伏天,但是对其计算方法都不太清楚,笔者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我国人们在日常的农业劳动中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到了现代其依然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因为二十四节气的设置是按照古代历法来设置的,所以对现代人来说还是比较有困难的。

笔者认为想要了解三伏天的计算方法首先需要了解古代的日期的设置方法,在古代人们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搭配来计算日其,具体的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不展开来讲。“夏至三庚数头伏”,其实意思很简单,夏至过了以后开始数庚日,数完三个庚日以后,也就是到达了头伏,有的也叫一伏,这也就开启了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是连在一起的一段日子,一般情况下是30或者40天,三伏也是有其相应的规律和法则。

三伏的头伏一般情况下是从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开始计算,中伏是在头伏和末伏的中间,尾伏则是在立秋以后第一个庚日。因为每年的日期会稍微有所差异,所以其中伏的长短也是有所区别的,一般都是10天或者20天。接下来笔者以今年的三伏计算来和大家分析一下:今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是七月十二日,也就是说这是今年的头伏开始;末伏是在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今年的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是在8月11日,也就意味着八月十一到八月二十日是末伏;七月二十二日到八月十日处在头伏和末伏的中间位置,也就意味着今年的中伏有二十天时间。

至于说入伏以后,哪一天的天气最热,这个就不太好说了,我国的面积非常大,地域之间的天气差异也非常大。相隔十里的地方其天气状况都有可能不同,更不要提全国了。如果非要说三伏天哪一天最热,笔者认为中伏的时候天气会是最热的,头伏的时候整个天气状况比较稳定,也不会太热,部分地区甚至会出现持续降雨的天气状况;末伏的时候整个天气状况已经是强弩之末,气温在逐渐变低。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夏至  天干  2017年夏至是什么天干  夏至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