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年是6月21号阴历五月初一交夏至,这日依次排的干支是乙未日。6月26号对应五月初五,对应干支是庚子,这是交夏至后第一庚日,第二庚日是十六,第三庚日是廿六庚申。如今年是夏至后五日见庚,算是早的,第六庚才是立秋头庚,所以今年中伏有二十天,到了六月廿之庚寅日才算交末伏。

夏至三庚入头伏啥意思?

夏至三庚入头伏啥意思

冬数九,夏数伏。在民间,对一年四季节气天气特征有许多说法算法。如春社秋社,春汛秋汛,入梅出梅,夏热三伏,冬冷三九等等。夏至三庚入头伏。就关系到节气与干支历及计算伏天的方法。伏指三伏,初头伏,中伏,末尾伏。伏是伏藏,伏标志着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要少动多伏藏,防炎热中暑。热在三伏,那么这三伏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夏至三庚入头伏,这话就是教人计算数伏的方法的。

我国使用的农历,是阳阴合历,既有阳公历,又有阴历,阴阳历有对照,也排二十四节气,除此外,还习惯使用干支历,达到阴阳历干支历同排来对照。如今年是6月21号阴历五月初一交夏至,这日依次排的干支是乙未日。6月26号对应五月初五,对应干支是庚子,这是交夏至后第一庚日,第二庚日是十六,第三庚日是廿六庚申。天干仅有十个,这个是十进制好记好算。

夏至三庚入头伏,这五月廿六就是交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一是庚子,二是庚戌,三是庚申,这一日就入伏了,是头伏的第一日。头伏共有十天,前六月初六是第四庚,庚午日,这就入中伏了。三伏中,一般每伏各十天,但中伏常有二十天的,末伏并不是夏至后第五庚就算,而是以“立秋见庚入末伏”为准的,要是夏至后见庚迟,第五庚交立秋了,那就是,三伏各十三,要是夏至后见庚早(六七日前),见第五庚还下立秋,那中伏就有二十天,是第六庚才进末伏了。

如今年是夏至后五日见庚,算是早的,第六庚才是立秋头庚,所以今年中伏有二十天,到了六月廿之庚寅日才算交末伏。夏至到立秋,中间有小暑大暑,时长是超四十六天的,夏后六天内见庚,中伏必多十天。三伏中,最热在中伏,这正是大暑前后节令。夏至三庚后必过二十天,必在小暑后见头伏。庚在十干中排第七位,夏至七日后见庚,中伏就无二十天的机会。

2017年三伏天什么时候开始?

2017年三伏天什么时候开始

夏至三庚数头伏,就是说夏至(每年的6月21日前后)后出现的第三个庚日那天就是头伏。秋后有一伏,也就是说三伏必须出现在立秋(8月8日前后)之后,时间不够怎么办?那就延长中伏的时间,所以有时候中伏会是20天。以上是伏天开始结束的两个基本原则,自己喜欢可以去推算。再补充一下,什么叫“庚日”:今年6月21日夏至,6月22日就是“庚辰日”,即为第一个庚日(要去查黄历,比如在墨迹天气里就可以找到),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第三个庚日会出现在7月12日,所以几年从7月12日起入伏。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夏至  天干  2017年夏至是什么天干  夏至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