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求宋词三百首

任犀然
上网查查呗!
不知道!

求宋词三百首

2,黑漆弩写作背景谁可以写

标题 黑漆弩 作者 王恽 年代 元 内容 名似未雅。若就以江南烟雨目之,何如。予曰,昔东坡作念奴曲,后人爱之,易其名曰酹江月,其谁曰不然。仲先因请予效颦,遂追赋游金山寺一阕,倚其声而歌之。昔汉儒家畜声妓,唐人例有音(朱校云音疑乐误)学,而今之乐府,用力多而难为工,纵使有成,未免笔墨劝淫为侠(朱校云侠误)耳。渠辈年少气锐,渊源正学,不致费日力于此可也,其词曰苍波万顷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金*头、满*三杯,吸尽江山浓绿。蛟龙恐下然犀,风起浪翻如屋。任夕阳、归棹纵横,待偿我、平 注释 【注释】:

黑漆弩写作背景谁可以写

3,今兮何兮兮的作者是谁

刘向。是《诗经》里面的一首《越人歌》。《越人歌》是中国春秋早期使用壮侗语族语言的越民族古老民歌。实际上记的是发音,其意义另由楚人译出,句式跟楚辞相近,相传是中国第一首翻译歌词。《越人歌》出自汉代刘向《说苑》(卷十一·善说篇),第十三段并有汉字记其古越语发音:“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飠甚〉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知),心悦君兮君不知。故事原文“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带玉剑,履缟舄,立于游水之上,大夫拥钟锤,县令执桴号令,呼:“谁能渡王者于是也?”楚大夫庄辛,过而说之,遂造托而拜谒,起立曰:“臣愿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忿作色而不言。庄辛迁延沓手而称曰:“君独不闻夫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极芘,张翠盖而检犀尾,班丽褂衽,会钟鼓之音,毕榜枻越人拥楫而歌,歌辞曰: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试为我楚说之。于是乃召越译,乃楚说之曰:今夕何夕兮,搴中洲流(一作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于是鄂君子皙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鄂君子皙,亲楚王母弟也。官为令尹,爵为执圭,一榜枻越人犹得交欢尽意焉。今君何以逾于鄂君子皙,臣何以独不若榜枻之人,愿把君之手,其不可何也?”襄成君乃奉手而进之,曰:“吾少之时,亦尝以色称于长者矣。未尝过僇如此之卒也。自今以后,愿以壮少之礼谨受命。”——刘向《说苑》(卷十一·善说篇)
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今兮何兮兮的作者是谁

4,白狐这首歌的讲述的情感故事

关于歌曲白狐背后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南2公里处的天台山中。   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南2公里处的天台山中有一山谷叫女巫谷,谷中流水潺潺,山岩苍苍,林木茂密,花香鸟语。在女巫谷的中部有一座积石冢,石上长着厚厚的青苔,乡人称之为女巫墓。女巫墓的下方有一斜躺着的岩石,岩石上有甲骨文石刻,经过千百年的风化,更显得古老苍桑。甲骨文被翻译成现代文字如下:   女巫之歌   女巫魂兮,灵游林兮; 守我家兮,老祖尸兮。   万年睡兮,帝俊生兮; 子炅鸷兮,祖羲和兮。   行人安兮,神赐福兮。   译成今文如下:   我是阴魂未散的女巫,象幽灵在密林中漫步;   守卫着昔日的家园,看护着先祖的尸骨。   我是沉睡万年的女巫,出生在帝俊的国度;   太昊少昊是我的晚辈,羲和女神是我的祖母。   好心的路人放慢脚步,你会得到神灵的祝福。   在天台山周边的村庄里,有着许多有关女巫谷,女巫墓和九尾狐的传说。更有如下文字记载:   << 女巫谷奇遇记>>(东海居士)   惟扶桑山中,曰女巫之谷有女巫之墓,在东海一隅。每每月落星稀之日,鸡不鸣狗不叫之时,可闻谷中声响:时而人声鼎沸如闹市;时而劳作之声不绝于耳;时而八音之乐悠悠;时而歌舞之声绵绵。乡人莫敢近者也。有好事者男,于夜深人静之时往而窥之。遇一年轻女子,披发长裙,相貌清丽。随女子拾阶而上,但见古木参天,野花遍地;路人衣着简朴,举止有礼。谷顶有女子芝兰之室,曰:神巫雅居。神巫者,氏族部落首领也。遂生情缘。说不尽柔情脉脉,诉不完爱意绵绵,自有族人殷勤服侍。然玉鸡一唱东方渐白,女巫恋恋不舍,乃轻歌一曲曰:“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又指天为誓,情定三生方去。男子醒来不见部落与女巫,惟见谷中积石一堆,又见   石上诗文,方知是女巫之墓,遂自殉于墓石之下,一点灵犀追随女巫而去。有道是:问世间究竟情为何物,直教人如此生死相许?乃记。   另一姊妹篇以“白狐”为题:   <<白狐>>(东海居士)   惟扶桑山中,曰女巫之谷,有生死轮回之所,在东海一隅。有女巫之魂,或昼啼夜哭,或暗中独舞。老母责之,巫魂对曰:前世痴男以命相许,欲报不能,已千年矣,痴石犹在,不见痴男,是悲也。老母曰:尔乃九尾白狐转世,被痴男相救,故有一夜情缘。缘修三世方能同船共渡,情定三生乃得白头谐老。尔等缘未到,情难续也。巫魂苦求。老母曰:遂尔一愿。然痴男已饮忘情水,前情尽弃也,奈何?巫魂曰:但得一聚,心愿足矣。是时痴男乃寒窗苦读一书生,女巫遂化白衣女子前去服侍。备三餐于茅舍,浆衣衫於小溪,磨香墨于书斋,颂诗文于草堂,迎晨曦歌清曲,沐月光而起舞。然书生门第之见,功名心切,全不为子爱意所动。是年大考,书生一举夺魁,金榜题名。又双喜临门,被招为驸马,择日完婚。洞房花烛之夜白衣女子不期而至,言前世曾受书生恩惠,愿为君献舞。书生欣然应之。女子深深稽首,礼罢长袖起舞。月光如水,白衣似雪,长发飘飘,如梦如幻。又歌曰:“幽幽女巫,独处深谷。痴情男子,夜访雅居。情定三生,海誓山盟。雄鸡一唱,顿作虚无。千年等待,万年孤独。今世一聚,奴心已足。衣袂飘飘,只为君舞。今与君诀,灵山却叙”。舞到深处凄然倒地,化作清风而去。书生大异之,似有所悟然终难记起。有道是:缘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缘是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乃记。   后来,白狐的故事在清代蒲松龄的的笔下得到了淋沥尽致的发挥,成为了我国以狐仙为主角的爱情故事的典范。
白狐的故事在清代蒲松龄的书里找得到``你自己去看看

5,谁会背采桑子

  采桑子   纳兰性德   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又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又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又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又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但值良宵总泪零。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又   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又   凉生露气湘弦润,暗滴花梢。帘影谁摇,燕蹴风丝上柳条。   舞鹍镜匣开频掩,檀粉慵调。朝泪如潮,昨夜香衾觉梦遥。   又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箫。   又   白衣裳凭朱阑立,凉月趖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   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采桑子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粱。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又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犁花月又西。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   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   滴泪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   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   何处高楼雁一声   采桑子   晏几道   秋千散后朦胧月   满院人闲   几处雕阑   一夜风吹杏粉残   昭阳殿里春衣就   金缕初干   莫信朝寒   明日花前试舞看   采桑子   高吟烂醉淮西月   诗酒相留   明日归舟   碧藕花中醉过秋   文姬赠别双团扇   自写银钩   散尽离愁   携得清风出画楼   采桑子   日高庭院杨花转   闲淡春风   昨夜匆匆   颦入遥山翠黛中   金盆水冷菱花净   满面残红   欲洗犹慵   弦上啼乌此夜同   采桑子   秋来更觉销魂苦   小字还稀   坐想行思   怎得相看似旧时   南楼把手凭肩处   风月应知   别后除非   梦里时时得见伊   采桑子   谁将一点凄凉意   送入低眉   书箔闲垂   多是今宵得睡迟   夜痕记尽窗间月   曾误心期   准拟相思   还是窗前记月时   采桑子   非花非雾前时见   满眼娇春   浅笑微颦   恨隔垂帘看未真   殷勤借问家何处   不在红尘   若是朝云   宜作今宵梦里人   采桑子   别来长忆西楼事   结遍兰襟   遗恨重寻   弦断相如绿绮琴   何时一枕逍遥夜   细话初心   若问如今   也似当时著意深   采桑子   冯延己   笙歌放散人归去,   独宿江楼,   月上云收,   一半珠帘括玉钩。   起来检点经由地,   处处新愁。   凭仗东流,   将取离心过橘洲。   <又>   华前失却游春侣,   独自寻芳,   满目悲凉,   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   各自双双。   忍更思量?   绿树青苔半夕阳。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   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又>   春深雨过西湖好,   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   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   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   水阔风高扬管弦。   <又>   画船载酒西湖好,   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   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   空水澄鲜,   俯仰流连,   疑是湖中别有天。   <又>   群芳过后西湖好,   狼籍残红,   飞絮蒙蒙,   垂柳栏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   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又>   何人解赏西湖好?   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   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   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   一点沧洲白鹭飞。   <又>   清明上已西湖好,   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   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又>   荷花开后西湖好,   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   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   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   一片笙歌醉里归。   <又>   天容水色西湖好,   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   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   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   人在舟中便是仙。   <又>   残霞夕照西湖好,   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   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   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   水面风来酒面醒。   <又>   平生为爱西湖好,   来拥朱轮,   富贵浮云,   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   城郭人民,   触目皆新,   谁识当年旧主人。   采桑子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   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   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   暂满还污。   暂满还污,   待得团团是几时?   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又   书博山道中壁   烟迷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   洗雨烘晴。   一样春风几样青。   提壶脱袴催归去,万恨千情。   万恨千情。   各自无聊各自鸣。   又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独倚危楼。   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君且归休。   说与西风一任秋。

6,心情怎么影响病情发展的

喜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怒;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喜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怒;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七情致病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发病以外界刺激引起情志异常为主因。二是直接伤及内脏。三是首先影响人体气机。四是情志波动常导致病情加重或恶化。 (1)以情志刺激过度为主因七情内伤与外感六淫不同,六淫致病是六淫外邪从皮肤或口鼻而入,由表入里,发病初期常有表证。七情内伤是以外界刺激引起情志异常为主因,作用于内脏导致内脏阴阳气血失调而发病。如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或名誉受到侵犯,产生过怒致病;或个人欲望和需要得到极大或意外的收获和满足,喜笑若狂而致病;或因家庭变故、亲人意外而忧悲致病;或因工作和家庭遇到难于解决的困难,思虑过度而致病;或因遇险临危,惊恐万分而致病等。所有七情内伤的病证,均以情志异常为主因。 (2)直接伤及内脏《灵枢·百病始生》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论》说:“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於肢体。”《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劳证治》说:“五劳者,皆用意施为,过伤五脏,使五神(即神、魂、魄、意、志)不宁而为病,故曰五劳。以其尽力谋虑则肝劳,曲运神机则心劳,意外致思则脾劳,预事而忧则肺劳,矜持志节则肾劳。是皆不量禀赋,临事过差,遂伤五脏。”所以说情志伤是直接伤及内脏,且不同的情志刺激所伤的脏器也有所不同。 怒伤肝,是指过度恚怒,引起肝气上逆,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耗伤肝的阴血。《素问·本病论》说:“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医医偶录》说:“怒气泄,则肝血必大伤;怒气郁,则肝血又暗损。怒者血之贼也。” 喜伤心,是指过喜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灵枢·本神》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医碥·气》说:“喜则气缓·志气通畅和缓本无病。然过于喜则心神散荡不藏,为笑不休,为气不收,甚则为狂。”心藏神,心神散荡,喜笑不休则伤心。 思伤脾,是指思虑过度,脾失健运,气机郁结。《望诊遵经·变色望法相参》说:“思则气结于脾。”《医述·卷七》说:“思则气结,结于心而伤于脾也。”《医学衷中参西录·资生汤》说:“心为神明之府,有时心有隐曲,思想不得自遂,则心神拂郁,心血亦遂不能濡润脾土,以成过思伤脾之病。”《琉球百问·琉球原问》说:“思虑过多,脾血必耗。” 忧(悲)伤肺,是指过度忧伤悲哀,可以耗伤肺气。《素问·举痛论》说:“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医醇剩义·劳伤》说:“悲则气逆,膹郁不舒,积久伤肺。” 恐伤肾,是指恐惧过度,耗伤肾的精气。肾藏精,《素问·举痛论》说:“恐则精却。”《灵枢·本神》说:“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惊伤心胆,是指大惊可以伤心神及胆。《素问·举痛论》说:“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说:“夫惊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且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心气安逸,胆气不怯,决断思虑得其所矣。或因事有所大惊,或闻虚响,或见异相,登高涉险,惊忤心神,气与涎郁,遂使惊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说:“惊伤胆者,神无所归,虑无所定,说物不竟而迫,故经曰:惊则气乱。”《杂病源流犀烛·卷六》说:“惊者,心与肝胃病也。然则因所触,发为惊者,虽属肝胃,受其惊而辄动者,心也。故惊之为病,仍不离乎心。”所以说惊伤心胆。 必须指出,虽然情志伤对脏腑有一定的选择性,但不能机械地认为怒只能伤肝,喜只能伤心,等等。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情志活动又复杂多变,而总统于心,故《灵枢·口问》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这里就明确指出了各种情志刺激都与心脏有关,心神受损又可涉及其他脏腑。又如郁怒伤肝,肝气横逆,又常犯脾胃,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等。肝郁化火,气火上逆,还可导致木侮金,即肝火犯肺等。 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因心主血藏神,肝藏血主疏泄,与外界各种信息刺激的接受反应和调节有密切的关系。脾主运化,主思,位于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情志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为多见。而七情内伤,又首先影响脏腑气机,使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失常。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气机逆乱。必然影响到血的正常运行。所以,情志伤又以气血失调为多见。如思虑劳神过度,常损伤心脾,导致心脾气血两虚,出现神志异常和脾失健运的症状。郁怒伤肝,肝经气郁,可出现两胁胀痛、善太息等症。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可出现胁痛,妇女痛经、闭经,或癥瘕等症。肝郁还可以化火,气火上逆,则常见心烦易怒、口苦干渴等症。情志伤影响气机,还可导致湿、食、痰诸郁为病。 (3)首先影响脏腑气机《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气叙论》说:“喜伤心,其气散;怒伤肝,其气出;忧伤肺,其气聚;思伤脾,其气结;悲伤心胞,其气急;恐伤肾,其气怯;惊伤胆,其气乱。虽七诊自殊,无逾于气。” 怒则气上,是指盛怒则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见气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怒则气上,还可导致肝阳上亢、肝火上炎。另外,怒伤肝还可表现为肝失疏泄的肝气郁结,出现胸胁胀痛、善太息等症。 喜则气缓,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适度之喜能缓和精神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但暴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状。《灵枢·本神》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医醇剩义·劳伤》说:“喜则伤心,此为本脏之病,过喜则阳气太浮,而百脉开解,故心脏受伤也。”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忧悲,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素问·举痛论》说:“悲则心气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灵枢·本神》说:“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医醇剩义·劳伤》说:“悲则气逆,膹郁不舒,积久伤肺。”临床见心情沉重、闷闷不乐、精神不振、胸闷、气短等。 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气趋于下,同时血亦下行,临床见面色苍白、头昏,甚则昏厥。恐又可使肾气下陷不固,出现二便失禁,或男子遗精,孕妇流产等。恐伤肾精还可见骨酸痿厥等。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使心气紊乱,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心悸心慌等。 思则气结,是指思虑劳神过度,导致气机郁结,伤神损脾。临床上见纳呆、脘腹胀满、便溏、心悸、失眠、健忘等。 (4)情志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在患者有剧烈情志波动时,往往会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如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若遇恼怒,可使阳升无制,血气上逆,发生突然昏仆,或半身不遂,口眼 斜等。心脏病患者,也可因突然剧烈情志波动,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病情迅速恶化,甚至猝然死亡。有神经官能症易失眠的患者,情志波动时则失眠加重等。 从以上所述的内容看,七情既属人体七种情志变化的表现,又为致病因素之一,是中医病因学的重要内容。掌握七情致病的原理,对防病保健及临床诊疗均有积极的意义。由于情志因素可以使人致病,所以,中医防病保健强调“恬惔虚无”,“精神内守”。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同时,根据五志与五行的配属关系,用五行相克原理,可以纠正情志的偏颇,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此为中医精神治疗的原则之一。又根据七情内伤首先影响气机和易致郁证的特点,治疗情志伤之始,应以调气为先,理气开郁并结合思想开导为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情是会影响病情的,生病了,如心情不好,整日忧心寡言的,会直接影响体内细胞的活跃程度的,也就是体内的细胞会因心情不好而变的慢或是活跃不起来,而此刻病菌却可以大量的繁殖了,所以病情不见好或是更严重。而人的心情开朗了,体内的细胞活跃很正常,可以大量的消灭入侵的细菌,加上药物的作用,身体就会很快的恢复,病也就好了。

文章TAG:宋词  宋词三百首  三百  任犀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