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在孤苦中去世了。《新民报》的报道说:“朱夫人寂寞的活着,又寂寞的死去,寂寞的世界里,少了这样一个寂寞的人”“她无声息的活了69个年头,如今又无声息的离开了人间。然而,她确曾做了一件让人钦敬的事:鲁迅死后,任凭穷困怎样逼迫她,也不忍卖掉鲁迅先生的遗物……”朱安孤苦一生,无爱无子女,该怎么评价呢?她和那个时代的大部分女性一样,善良而又软弱。

是她“命该如此”吗?这样说是太过虚无缥缈的玄学论调。是鲁迅造成的吗?当然不是,鲁迅自己也是这段婚姻的受害者。是许广平造成的吗?当然不是,许广平认识鲁迅之前,朱安已经与鲁迅的这种关系就已经维持了20年了。如果找一个答案,鲁迅1919年1月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一篇《随感录》,可以给我们一个答案。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引用了一位青年写的一首题为《爱情》的诗:我是一个可怜的中国人。

爱情!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我有父母,教我育我,待我很好;我待他们,也还不差。我有兄弟姊妹,幼时共我玩耍,长来同我切磋,待我很好;我待他们,也还不差。但是没有人曾经“爱”过我,我也不曾“爱”过他。我年十九,父母给我讨老婆。于今数年,我们两个,也还和睦。可是这婚姻,是全凭别人主张,别人撮合:把他们一日戏言,当我们百年的盟约。

仿佛两个牲口听着主人的命令:“咄,你们好好的住在一块儿罢!”爱情!可怜我不知道你是什么!这首诗是对封建婚姻的血泪控诉。鲁迅说:“这是血的蒸气,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鲁迅是“醒过来的人”,所以这也代表了他的心声。如何看待这样的婚姻呢?鲁迅说:在女性一方面,本来也没有罪,现在是做了旧习惯的牺牲。我们既然自觉着人类的道德,良心上不肯犯他们少的老的的罪,又不能责备异性,也只好陪着做一世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账。

鲁迅去世后被葬在了上海万国公墓,许广平和朱安去世后又葬在了哪里?

一自从鲁迅的父亲去世后,鲁迅的母亲就忙着为鲁迅的婚事操劳,原因很简单,鲁迅是家中的长子,承担着继承周家香火的重任。“父母之命,媒灼之约”,这就是那个年代婚姻的本质,基本上都是家长说了算,有不少人也只是结婚的时候才见了第一面。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1901年鲁迅和从来没有见过面的朱安订婚了。朱安是一个旧式的女人,没有读过书,传统守旧,听话顺从,是鲁迅母亲喜欢的那个类型。

1906年,还在日本读书的鲁迅被母亲骗回老家结了婚。结婚的第2天,鲁迅就搬到了书房来住,第3天就离家回到了日本。用鲁迅的话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这时候的鲁迅像小说《家春秋》中间的老大,虽然读了不少新式的书藉,也是一个新青年,但必须承担起家族的某些重大责任,在这方面他是无力反抗的。

 7/10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朱安  起名  名字  朱安什么起名  她的名字叫朱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