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费希纳定律指出感觉的 大小与刺激强度是什么关系

S = k ln I + C S为感觉量 K为常数 I为物理量 C是积分常数

费希纳定律指出感觉的 大小与刺激强度是什么关系

2,费希纳对物理学的贡献

费希纳1822年,拿到学位后,他的兴趣转到了物理学和数学上。有好几年他通过把一系列用法语写的物理学及化学手册翻译成德文来养活自己。几年之内,费希纳共翻译了九千多页,之后,从1824年起,他开始在大学讲授物理学,在电流上进行了一个很大的研究项目,并写了无数的专业文章。
这问题你可以在百度百科上找啊 我给你一个网址你可以参考一下 http://baike.baidu.com/view/85527.htm

费希纳对物理学的贡献

3,冯特费希纳用研究化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是为了什么

你说的是机能心理学吧,冯特那个时候,科学心理学刚从哲学分出来,急于给自己寻找一个科学的定位,他们希望科学心理学能像物理学等科学一样,有明确的数据,可以进行实验,分析,努力像物理学,化学靠拢,在这种基础下,冯特认为意识有许多种意识元素构成,就像化学里物质也是元素构成的一样,对心理的分析,其实也收到了牛顿分析光的影响
这个太简单了,因为,冯特这个人比较有眼光,他就是为了创立一个新学科而努力的,他做的事,就是为了让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而费希纳,他做的事,只是想用心理的知识来补充哲学,让哲学更丰硕。也许他做的事比冯特更了不起,贡献更多,但他没有想过,心理学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学科.冯特受到费希纳的影响才会做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他是为了让心理学成为自然科学而设的,让心理学成为了一个实证的科学.所以,后人以1879年,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而让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冯特自然就成为了心理学的创始人了.

冯特费希纳用研究化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是为了什么

4,韦伯与费希纳谁的影响力大

当然是费希纳啦,费希纳被认为是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
韦伯-费希纳(费勒)定律是营销学中研究购买者价格差异感受的一条定律。所谓价格差异感是指当购买者在面对价格的调整、变化或者不同价格时的心理认知程度。如果消费者能够对价格的差异作出理性的判断,那么当绝对的价差—样时,就应该产生相同的行为。但是实践和实验的结果都表明,购买者对同样的价差的反应并不相同。下面是两个不同假设条件的实验:实验a:假设你所光顾的文具店计算器的价格是20元,而有人告诉你其他商店的价格是15元。实验b: 假设你所光顾的文具店计算器的价格是120元,而有人告诉你其他商店的价格是115元。那么,在哪种情况下你会改变到其他商店去购买?实验的结果是,在a实验中大约68%的人会换一家商店去购买,b实验中大约29%人会愿意换一家商店去购买。这种实验的结果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两组实验中的价差,就会发现两组实验的差价其实是一样的(都是5元),所以实验结果的不同寻常之处就在于,如果购物者都是理性经济人的话,为什么在相同的经济损益面前,其行为却有如此的不同呢?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虽然两种实验中购物者实际节省的都是5元,但是在a中,5元相对于价格总额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在b中,5元相对于价格微不足道。这就是营销学中著名的韦伯-费希纳定律定律:购买者对价格的感受与基础价格的水平有关,购买者对价格的感受更多地取决于相对价值,而非绝对价值。根据韦伯-费希纳定律,购买者对价格变化的感受更多的取决于变化的百分比,而非变化的绝对值;并且在产品价格之上之下各有一个界限。将价格调整至价格之外容易被购买者觉察到,而在界限之内调整却往往被购买者所忽视。

5,费希纳法则 求详解

韦伯-费希纳定律是表明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同一刺激差别量必须达到一定比例,才能引起差别感觉。这一比例是个常数,用公式表示:ΔI(差别阈限)/I(标准刺激强度)=k(常数/韦伯分数),这就是韦伯定律。 把最小可觉差(连续的差别阈限)作为感觉量的单位,即每增加一个差别阈限,心理量增加一个单位。感觉量与物理量的对数值成正比也就是说感觉量的增加落后于物理量的增加,物理量成几何级数增长,心理量成算术级数增长,这个经验公式被称为费希纳定律或韦伯-费希纳定律。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费希纳定律是一个表达简单的定律,其公式为S=KlgR,其中S是感觉强度,R是刺激强度,K是常数。简单来说,这个定律说明了人的一切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肤觉(含痛、痒、触、温度)、味觉、嗅觉、电击觉等等,都遵从感觉不是与对应物理量的强度成正比,而是与对应物理量的的强度的常用对数成正比的。这个定律是19世纪德国心里物理学家费希纳(Gustav Theodor Fechner,1801~1887)在他的表兄和老师韦伯(Ernst Heinrich Weber,1795~1878)的定律基础上建立的,所以又称为韦伯-费希纳定律,也正是因为这个定律,心理物理学才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建立起来。实际例子   我们下面可以略举几个费希纳定律应用的实际例子。   衡量声音响度:   使用单位“贝尔”(Bl),我们一般使用他的1/10作为实用单位,即“分贝”(dB)。高声说话的响度为6.5dB,是树叶的沙沙声的响度1dB的6.5倍,因此两者的强度相差10的(6.5-1)次方倍,大概是316000倍。   衡量声音的音高:   相隔一个八度的两个音,其振动频率相差一倍,但人耳分辨的时候会认为相差一个八度音程。我们把一个八度又均分为十二个半音程,因此每个半音程相差以为2底的对数的1/12。   衡量星体的目视亮度:   使用单位“视星等”。星等相差5等,而亮度相差100倍。

6,最小感觉差116和忽略值25是谁提出来的

“最小感觉差”11.6%和“忽略值”2.5%这两个概念是心理学上的概念,菲尔德只是应用而已。下面摘录供参考:三、心理物理定律心理物理定律是表明物理刺激的强度与它所引起的感觉量之间的关系的定律,它是由19中期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创立的。1、费希纳定律费希纳定律又称对数定律或韦伯——费希纳定律,是费希纳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假定,把最小可觉差(即连结的差别感觉阈限)作为感觉的单位,即每增加一个差别阈限,心理量增加一个单位。可用下列公式来表示:S=KlgI C式中:S为感觉量,K和C为常数,I为刺激强度(物理量)。刺激强度的变化手它所引起析感觉变化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术级数增加。2、史蒂文斯定律19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史蒂文斯提出了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随刺激量的乘方函数而变化,即感觉到的大小是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的。其公式为:S=K·Ib式中,S表示心理量,I表示物理量,K为常数,b 表示由感觉道的刺激强度决定的幂指数。史蒂文斯幂定律具体地出了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关系的两类形式:一是当幂指数b小于1时,心理量的增长慢于物理的的增长,这与费希纳的对数定律相似。二是当幂指数b大于1时,心理量的增长会快于物理量的增长,它与费希纳的对数定律相反,但却具有实际的心理意义。即人对有害刺激感觉敏感性的增长快于物理量的增长,因此,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并适应生存的作用。四、感觉阈限的测量方法1、最小变化法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其基本虽刺激按强度的递增序列和递减序列交替的方法呈现,各序列的刺激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以小步阶梯变化,探索从一类反应到别一类反应的转折点或阈限值。T=(T↑+T↓)/2,如果递增和递减系列各测定n次,则:T=∑(T↑+T↓)/2n。2、恒定刺激法恒定刺激法又称次数法或正误法。其特点是,在整个实验中始终应用若干恒定的刺激量,并以随机顺序反复呈现这些刺激来测定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可使用:平均二分数法、最小二乘法、斯皮尔曼分配法、直线内插法等方法来计算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3、平均差误法平均差误法又称为再造法,调整法或均等法,其基本特点是让被试自己来调整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相等地,然后根据被试多次调整好的刺激与标准刺激的误差的平均值来确定阈限值。绝对阈限的计算公式:RL=∑X/N差别阈限的计算公式:(1):DL=(∑X-PSE )/N PSE=∑X/N=X(2):DL=(∑X-ST )/N  ST是标准刺激(3):DL=SD=√∑(X-X)2(4):DL=Q=0.6745SD4、信号侦察论信号侦察能够将被试的感受性和被试的主观判定标准对感觉阈限的影响作用分开。以“操作者特征曲线”代替阈限来测量感受性。
菲尔德薪酬法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文章TAG:费希纳  费希纳定律  定律  指出  费希纳  大小与刺激强度是什么关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