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数伏从哪天开始算到哪天结束

有一个说法叫夏至三庚数头伏,就是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数伏,但是日历上没有庚日是哪一天,天干地支许多人不会,我有一个方法可以很快算出来,首先知道单数或双数年份,如果是单数年,就在立秋那一天的基础上向前推算25天,双数年就在立秋日向前20天,例如2010年是双数年,立秋是8月8日,向前20天,就可以知道。。。。7月19日开始数伏。单数年伏天为40天,头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双数年头伏中伏末伏各10天,另外逢到闰年开始数伏还要增加一天,这样就可以推算任何一年的数伏了。

数伏从哪天开始算到哪天结束

2,为何日历表上没有三伏何时开始数伏

历书中的三伏日期是根据节气和干支记日相结合来编排的。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的十天为“末伏”。 那么,我们据此来推算一下,今年的三伏天吧。2012年6月21日是夏至(日干是:癸丑“)。夏至后第一个庚日是6月28日(庚申);第二个庚日的7月8日(庚午);第三个庚日是7月18日(庚辰),故7月18日是“初伏”。7月28日是“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8月7日(庚子)为“末伏”。那么我们渡过8月7日后的十天,就结束了“赤日炎炎”的三伏天了。 那么,今天就是末伏的第八天。三伏天就要结束了。
今天入伏

为何日历表上没有三伏何时开始数伏

3,现在日历上为什么不印刷三伏三九内容

一天一张的日历肯定印有数伏和数九的内容。下图是日历上的今天,明确注明:一九第八天。一般挂历印得小,不便于在每个日期下都注明,但是注明二十四节气,“冬至”是数九的开始。至于数伏是“夏至三庚即数伏”,对于一般人来说,只能查日历或老式“皇历”(“黄历”)。
卖日历的脑瓜子有点问题
这位朋友你好,在那种最老式的那种日历上面,也就是每天撕一张那种日历上面是还有的例如劲酒是哪一天?哪一天是一九?那一天是29,入伏是哪一天?哪一天试衣服?哪一天是二服上面都有的。但是像手机呀,还有一些其他的日历上面就好像没有了。说实话,福天和九天都是中国传统的节令。我觉得中国出版的日历都应该把这些印上去。
时间跨度太大。
买大的就有,老黄历那种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现在日历上为什么不印刷三伏三九内容

4,夏至就是开始数伏吗

俗语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初伏的第一天,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很多人都知道“数九”是从冬至算起,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数伏”究竟应该从哪天算起。因为,不论是从阳历还是阴历上看,每年的初伏起始日,总在变化,让人捉摸不定。 这是因为我国使用的农历历法中,有一种“干支纪日法”,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字相配组合成60组,用以编排年、月、日、时的顺序,周而复始,重复使用。根据“干支纪日法”的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起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起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起始日,并规定初伏和末伏各为10天。根据这个规则,有的年份中伏是10天,有的年份中伏是20天。 由于现在的日历中很少标出“干支”历法,所以一般看不出哪天是“庚日”,需要去查“皇历”。2010年夏至是6月21日(干支是壬寅),其后的第一个庚日是6月29日(干支是庚戌),那么,第三个庚日是7月19日(庚午),即为初伏的首日,第四个庚日是7月29日(庚辰),而立秋是8月8日(庚寅),其后的第一个庚日是8月8日(庚寅),即为末伏的首日,因此今年的伏期是30天。

5,是从夏至日开始数伏吗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数九从冬至日开始,九天一九,在公历上很容易推算,而数伏在哪一天,用公历推算起来就很困难。因为按中国的农历,从夏至日开始,按农历的的第三个庚日开始数伏,同时规定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天的开始。这样一来,中伏有时是十天,有时就二十天。概括说来,就是在夏至日和立秋日中间,相隔约45天,这期间若有四个庚日,则中伏就是十天,若有五个庚日,则中伏就是二十天,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规定末伏必须在立秋后开始而造成的。 说了这么多,究竟从哪一天开始数伏的问题还是不大好解决,因为一般在日历中都不标明天干记日法,因而不晓得哪一天是庚日,从而也就不好推测从夏至日开始的第三个庚日是哪天。辉山兰狐可以给大家提出一个简便的方法,由于十天一个庚日,而一年(回归年)为365天,虽然不是庚日周期的整数倍,但相差半个庚日周期,这样一来,就很容易推算哪一天是庚日了。比如,2005年的7月15日属伏,是个庚日,则2006年的7月10日必定是庚日,而2007年的7月15日又将是庚日,依此类推,不是很容易推算庚日吗?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公历有闰年,每一个闰年为366天,2008年就正好是闰年,这也好办,凡是闰年就多推算一天,比如2008年若不按闰年推算,7月10日应是庚日,可是这年的二月分多了一天,则把这天算上后,7月9日就成为了庚日,2009年又可以按前面的办法推算,7月14日为庚日,直到2012年再往前调一天。 一般情况下,夏至日在6月22日,可是一个回归年的周期大约为365天外加6小时左右,这样一来,夏至日就在6月22日前后有了波动,一般会在6月21日和6月23日之间波动,不管夏至日如何波动,下一年数伏的日期只能提前或滞后五天(遇到闰年则提前6天或滞后4天),所以数伏的日期推算虽然复杂一点,到还是相对稳定的。下表给出了今后10年的属伏日期。 年 代 夏至日 数伏开始日 中伏天数 立秋日 末伏开始日 2005年 6月21日 7月15日 20天 8月7日 8月14日 2006年 6月21日 7月20日 10天 8月8日 8月9日 2007年 6月22日 7月15日 20天 8月8日 8月14日 2008年 6月21日 7月19日 10天 8月7日 8月8日 2009年 6月21日 7月14日 20天 8月7日 8月13日 2010年 6月21日 7月19日 10天 8月8日 8月8日 2011年 6月22日 7月14日 20天 8月8日 8月13日 2012年 6月21日 7月18日 10天 8月7日 8月7日 2013年 6月21日 7月13日 20天 8月7日 8月12日 2014年 6月21日 7月18日 10天 8月7日 8月7日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应该不是吧。

6,哪天开始数伏啊

2018年入伏的时间是2018年7月17日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公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2018年数伏时间表一览2018年初伏10天: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2018年中伏20天: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2018年末伏10天: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
数伏日期推算方法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数九从冬至日开始,九天一九,在公历上很容易推算,而数伏在哪一天,用公历推算起来就很困难。因为按中国的农历,从夏至日开始,按农历的的第三个庚日开始数伏,同时规定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天的开始。这样一来,中伏有时是十天,有时就二十天。概括说来,就是在夏至日和立秋日中间,相隔约45天,这期间若有四个庚日,则中伏就是十天,若有五个庚日,则中伏就是二十天,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规定末伏必须在立秋后开始而造成的。说了这么多,究竟从哪一天开始数伏的问题还是不大好解决,因为一般在日历中都不标明天干记日法,因而不晓得哪一天是庚日,从而也就不好推测从夏至日开始的第三个庚日是哪天。这里给大家提出一个简便的方法,由于十天一个庚日,而一年(回归年)为365天,虽然不是庚日周期的整数倍,但相差半个庚日周期,这样一来,就很容易推算哪一天是庚日了。比如,2005年的7月15日属伏,是个庚日,则2006年的7月10日必定是庚日,而2007年的7月15日又将是庚日,依此类推,不是很容易推算庚日吗?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公历有闰年,每一个闰年为366天,2008年就正好是闰年,这也好办,凡是闰年就多推算一天,比如2008年若不按闰年推算,7月10日应是庚日,可是这年的二月分多了一天,则把这天算上后,7月9日就成为了庚日,2009年又可以按前面的办法推算,7月14日为庚日,直到2012年再往前调一天。一般情况下,夏至日在6月22日,可是一个回归年的周期大约为365天外加6小时左右,这样一来,夏至日就在6月22日前后有了波动,一般会在6月21日和6月23日之间波动,不管夏至日如何波动,下一年数伏的日期只能提前或滞后五天(遇到闰年则提前6天或滞后4天),所以数伏的日期推算虽然复杂一点,到还是相对稳定的。下表给出了今后10年的属伏日期。年代 夏至日 数伏开始日 中伏天数 立秋日 末伏开始日2005年 6月21日 7月15日 20天 8月7日 8月14日2006年 6月21日 7月20日 10天 8月8日 8月9日2007年 6月22日 7月15日 20天 8月8日 8月14日2008年 6月21日 7月19日 10天 8月7日 8月8日2009年 6月21日 7月14日 20天 8月7日 8月13日2010年 6月21日 7月19日 10天 8月8日 8月8日2011年 6月22日 7月14日 20天 8月8日 8月13日2012年 6月21日 7月18日 10天 8月7日 8月7日2013年 6月21日 7月13日 20天 8月7日 8月12日2014年 6月21日 7月18日 10天 8月7日 8月7日

7,2012年什么时间数伏

命主:你好。 【夏至三庚便数伏】。 2012年06月21日【夏至】癸丑日 06月28日 庚申日 第一个庚日 07月08日 庚午日 第二个庚日 07月18日 庚辰日 第三个庚日 开始数伏 头伏 07月28日 庚寅日 中伏 2012年08月07日【立秋】庚子日 秋后一伏 末伏
数伏日期推算方法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数九从冬至日开始,九天一九,在公历上很容易推算,而数伏在哪一天,用公历推算起来就很困难。因为按中国的农历,从夏至日开始,按农历的的第三个庚日开始数伏,同时规定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天的开始。这样一来,中伏有时是十天,有时就二十天。概括说来,就是在夏至日和立秋日中间,相隔约45天,这期间若有四个庚日,则中伏就是十天,若有五个庚日,则中伏就是二十天,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规定末伏必须在立秋后开始而造成的。说了这么多,究竟从哪一天开始数伏的问题还是不大好解决,因为一般在日历中都不标明天干记日法,因而不晓得哪一天是庚日,从而也就不好推测从夏至日开始的第三个庚日是哪天。这里给大家提出一个简便的方法,由于十天一个庚日,而一年(回归年)为365天,虽然不是庚日周期的整数倍,但相差半个庚日周期,这样一来,就很容易推算哪一天是庚日了。比如,2005年的7月15日属伏,是个庚日,则2006年的7月10日必定是庚日,而2007年的7月15日又将是庚日,依此类推,不是很容易推算庚日吗?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公历有闰年,每一个闰年为366天,2008年就正好是闰年,这也好办,凡是闰年就多推算一天,比如2008年若不按闰年推算,7月10日应是庚日,可是这年的二月分多了一天,则把这天算上后,7月9日就成为了庚日,2009年又可以按前面的办法推算,7月14日为庚日,直到2012年再往前调一天。一般情况下,夏至日在6月22日,可是一个回归年的周期大约为365天外加6小时左右,这样一来,夏至日就在6月22日前后有了波动,一般会在6月21日和6月23日之间波动,不管夏至日如何波动,下一年数伏的日期只能提前或滞后五天(遇到闰年则提前6天或滞后4天),所以数伏的日期推算虽然复杂一点,到还是相对稳定的。下表给出了今后40年的属伏日期。年代 夏至日 数伏开始日 中伏天数 立秋日 末伏开始日2010年 6月21日 7月19日 10天 8月8日 8月8日2011年 6月22日 7月14日 20天 8月8日 8月13日2012年 6月21日 7月18日 10天 8月7日 8月7日2013年 6月21日 7月13日 20天 8月7日 8月12日2014年 6月21日 7月18日 20天 8月17日 8月27日2015年7月13日 10天 7月23日 20天 8月12日 10天2016年7月17日 10天 7月27日 20天 8月16日 10天2017年 7月12日 7月22日 8月21日2018年 7月17日 7月27日 8月26日2019年 7月12日 7月22日 8月21日2020年 7月16日 7月26日 8月25日2021年 7月11日 7月21日 8月20日2022年 7月16日 7月26日 8月25日2023年 7月11日 7月21日 8月20日2024年 7月15日 7月25日 8月24日2025年 7月20日 7月30日 8月19日2026年 7月15日 7月25日 8月24日2027年 7月20日 7月30日 8月19日2028年 7月14日 7月24日 8月23日2029年 7月19日 7月29日 8月18日2030年 7月14日 7月24日 8月23日2031年 7月19日 7月29日 8月18日2032年 7月13日 7月23日 8月22日2033年 7月18日 7月28日 8月17日2034年 7月13日 7月23日 8月22日2035年 7月18日 7月28日 8月17日2036年 7月12日 7月22日 8月21日2037年 7月17日 7月27日 8月26日2038年 7月12日 7月22日 8月21日2039年 7月17日 7月27日 8月26日2040年 7月21日 7月31日 8月20日2041年 7月16日 7月26日 8月25日2042年 7月21日 7月31日 8月20日2043年 7月16日 7月26日 8月25日2044年 7月20日 7月30日 8月19日2045年 7月15日 7月25日 8月24日2046年 7月20日 7月30日 8月19日2047年 7月15日 7月25日 8月24日2048年 7月19日 7月29日 8月18日2049年 7月14日 7月24日 8月23日2050年 7月19日 7月29日 8月18日
初伏 头伏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 第三个庚日为入伏 作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 二伏 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的一段时间 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 农历七月前立秋者 则中伏为10天 农历七月后立秋者 则中伏为20天 末伏 终伏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第二个庚日定为出伏 即伏天结束 年代 夏至日 数伏开始日 中伏天数 立秋日 末伏开始日2012年 6月21日 7月18日 10天 8月7日 8月7日

文章TAG:为什么日历上没有数伏为什么  什么  日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