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网上说月薪三四万,月入十万的人比比皆是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只看收入数字的,都是和自己比。有人说收入数万十万比比皆是,可能是他的朋友圈子;也有人的圈子月入千万或者更高,也是比比皆是。高与低,不过是参照物不同。只看数字,没有意义。同样让我难过的一点是,不少求职者的标准只是钱多钱少,却把自己的目标、兴趣抛之脑后,因为总是比较,因为渴望奢侈品,因为希望过上富足的生活。
但是,钱真的就能让人富足吗?失去意义,消费的乐趣很淡。再来,我们能够做的事,和我们可以拿到的收入,总是相差无几。收入更高的人,必然有我们做不到的地方。我有一位学员,最初是2000多元月薪的乡村教师,后来她辞职到北京做销售,再后来有一定积蓄后投资创业,收入自然是当初望尘莫及。可是,对她而言,有更高的目标。
因为接触的圈子不同,见过的世界不同,视野自然不同。她像一个好学的孩子一样对待学习,不拒绝任何新品并且亲自尝试,她也很注重身材和容颜,已经是3个孩子近50岁的她,看起来像30岁的小姑娘,轻盈清爽,毫无中年油腻感。其实,越来越多的高收入群体都注重颜值身材,而且往往都能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所以,不要只看别人的收入数字,从多方面找差距,找到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
如何理解鲁迅说的“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客观地讲,这只是种态度,有没有可执行的空间呢?实际上,不是不可以,但确实会很难。一般人做不到,可以说绝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原因在于,人与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所以,以一种态度来面对复杂的状况本身就很难,更何况有时候并不能把握准确。为什么不与主张宽容的人接近呢?鲁迅先生的前提是,损着别人,却反对报复。
这里的道理很明显,那就是说,你损害了我的利益,本应该是你主动赔偿,但反过来,你不但不赔偿还要求受害者放弃让你赔偿的权利。这怎么能行呢?此时,权利的行使与否是我说了算,你自作主张替我放弃权利,按现在的说法,你得跟我有多亲近的关系?纯粹地不把自己当外人。现实中这样的人确实很多,遇到了,鲁迅先生的意思是别接近,本质上是这种人的自私别具特色。
这种自私与一般意义上的自私是不一样的。因为一般意义上的自私是占有了不说宽容的话,有本事自己拿回去,虽然有流氓的气息,但也直白。但这种自私,比前一种多了一层可恶的成分,那就是拿就拿了吧,你回去吧,别找我麻烦,我这是对你好。属于猪八戒的武功——倒打一耙。引用一句最具有概括意义的话:“对别人是马列主义,对自己是自由主义。
文章TAG:人万勿 变天 阿富汗 意味着 人万勿什么意思 阿富汗变天对中国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