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农民可能就通过观察阴历立秋的早晚,能看出当年的天气和收成状况,从而总结出了“六月立秋凉飕飕,七月立秋热死牛”,“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的谚语,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气象条件各不相同,南北温差相差很大,因此流传下来的俗语也各不相同,有的放到一起看似非常矛盾。“七月立秋,万物不收”,这句俗语对于北方来说如果在七月份立秋,就容易出现高温干旱,那么农作物收成就会非常差,主要是有的地方立秋之后,天气晴朗,连续高温,雨水比较少,导致作物干旱缺水,立秋时节恰逢谷物处于灌浆时,很容易因为缺水造成减产的情况。
而有的年份农历七月立秋,会出现雨水偏多的情况,反复出现连绵的秋雨,温度下降,日照时间短,光合作用不足,甚至谷物霉变,也会出现减产的情况。立秋之后出现高温干旱或者连绵阴雨对于农民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情况。对于现在来说,很多农谚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适用于所有地方,用来预测天气,收成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现在农业生产技术和气象相对都比较发达,因为各种因素影响,现在的气象和以前相比变化也非常大,农谚只参考一下即可,没必要完全按照农谚来安排农事生活。
今年农历7月8日立秋,炎炎夏日即将结束,请问在立秋日你们当地有什么不一样的习俗?
我乃乡下人,偶然做前堂,胡言乱语粗浅见,以博众人笑。本人认为四季轮回,仍是上帝安排好的。我们大伙经历了春的温和的气侯,夏的骄阳似火的气候,终于迎来了金秋气侯。俺是一个农民出身,农民最喜欢过的就是秋天,虽然忙碌、劳累,但是心里感觉非常舒畅,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大家望着地里红彤彤的高粱,雪白的棉花,黄登登的玉米……等等,农民伯伯们脸上露出了喜庆丰收的笑容,大家看天上白云朵朵,气温冷暖适宜,大家忙着去地里去收获各种生产果实,看到那绿油油红薯苗,成熟的花生秧子,以及刚种下的小白菜苗,远处火红的辣椒,院里墙头上的丝瓜、梅豆……等等,大家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每每到了中午,餐桌上是一大盆烩菜,里边啥都有,就着刚蒸熟出锅的馒头,好喝的男人们有的还弄两口小酒。
饭后斜躺在沙发上,小憩一会儿,然后又忙忙的去地里收获丰收的果实。我觉得大家只有在八月十五的那天晚上,买几块月饼,煮一盘刚收的花生,就者二两小酒,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明亮的月亮,高兴的谈论着今年地里的收成,谈论准备给家里的儿女们添几件啥样的新衣,准备买啥样的新家具彩电之类的……等等。各位老铁们、各位老师们,你们怎么看?希望大家不吝赐教,鄙人在此多谢了!。
文章TAG:日有 青峰 简报 农历 说法 农历7月8日有什么说法 「青峰简报」2021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