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他们也是将大象简单的作为象征性和休闲性的坐骑,并不是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毕竟大象体型比较笨重,没有马跑得快,持久力也没有马强,最重要的是比马吃的还多,比较难伺候。综合这些特点来看,大象可以说是完全不符合古人驯化动物的要求,所以也就导致大象总体的驯化率低一点。三、大象也不符合被驯化成“食物”特征人类驯化成“肉食”动物的“猪羊鸡鸭鹅”除了生长周期较短之外,繁殖速度也相对较快。
——就比如说驯化成功的鸡,每个月可以最多可以下25枚蛋,一年最高可以下蛋8个月。我们先不管一只鸡从小鸡仔养成成年的鸡需要多长时间。正常来说,小鸡仔出壳5个月之内就可以从鸡身上获得稳定供应鸡蛋。鸡蛋从下出来到孵化成小鸡一个月的时间足够了。所以对于人来说,鸡的繁衍速度比较快,适合扩展性养殖,因此对于人类来说驯化的性价比是比较高的。
而我们从畜牧类的角度来说,一只猪从怀孕到生产小猪崽中间大概为三个多月时间,母猪一胎下的仔可以达到6-8只,小猪仔只需要跟着老母猪生长一个月就可以单独养殖。最重要的是猪这种动物从幼崽到成年时间较快,即便在古代没有饲料和催化剂的情况下一年也足够成年了,现在经过科学养殖之后三个月就可以出栏,比较符合人类的需要。
但与之相对比的是,大象则没有这种特点,平均每只母大象两年生产一次,一次就生产一个,单从繁殖速度上来说都不适合被人类驯化。更何况大象的体型较大,并且力气非常的大,如果想要囚禁大象的话必须要建立高大的围墙,因为普通的栅栏根本围不住,对于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古人来说,这耗费就有点过于高昂了。最重要的是,其实就算是有大象,想吃到大象的肉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大象作为一个体型庞大的动物,在古代想要屠杀它们并不容易。
因为古代的时候并没有如今现代化的武器,都是一些传统的刀具。古代杀牛马已经是一个突出高难度的活了,而杀大象更是一种大挑战。因此就算人们能够将大象养大,也未必能够屠杀成功。而且大象体型实在是太过于庞大,就算能够屠杀成功,人类团体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消耗得完。古代的时候有没有冰箱肉类又没有办法保存,所以屠杀大象之后浪费现象也将非常严重。
偷猎造成非洲大象停止长牙,这是真的吗?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是真的,主要是出现在母象当中。对于亚洲象来说,雌性大象是没有象牙的,但非洲象无论雌雄都有象牙。只是这些年在一些地方,非洲母象不长象牙的比例越来越高了。非洲东部的阿多地区,95%的非洲母象都没有象牙,在莫桑比克地区,这个比例达到53%。按理说,正常非洲母象都含有“长象牙”这种基因,但是因为战乱和捕猎,反而是携带有“不长象牙”基因的少数母象活了下来,于是这种基因被传给下一代的母象(并不会传给公象),这样经过几代之后,不长象牙的母象越来越多。
雄性大象虽然还长象牙,不过尺寸比之前缩小了。之前有研究机构对比过2005-2013年和1966-1968年捕捉到大象的象牙长度,发现雄性大象象牙缩水了1/5。照这样下去,象牙的尺寸还会继续减小。象牙对于人类来说只是装饰品,但对于大象来说,它们需要利用象牙做很多事情的。比如挖掘土地寻找水和盐。比如推倒树木,拨开覆盖物。
文章TAG:择偶 大象 标准 不大象是什么意思 择偶的标准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