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中: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七夕的节俗活动,织女是核心,女子们放下手中活计,享受游戏着各色女性特有空间的美好!织女是巧星,是传统女性的偶像,作为七夕主角的女儿们,都希望自己心灵手巧,日后能相夫教子,男耕女织。所以每到七夕,女儿们都要做各种奇巧小物件,向织女求"智巧"。"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祈愿之后,女儿们还会互相赠送手工作品,互祝美好!女儿们乞巧五花八门,有穿针乞巧,喜蜘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衣晒书、拜织女、拜魁星、结扎巧娃(陕西一带给扎的草人穿彩衣)等,多地还有洗头发,染指甲等,都是寓意着巧上加美之心愿!古代女子生活范围狭小,在有限的空间里经营自己的幸福生活,"得巧",也许真得有一颗玲珑心吧!〈乞巧歌〉: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容颜;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七夕,无论女子们乞巧,乞美,或乞什么,都是为了自己人生如意,婚姻家庭美满幸福!。

七夕是个什么日子,名字有何含义?

七夕节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问题:七夕是个什么日子,名字有何含义?前言农历七月七日称为七夕节,传说是牛郎织女相会的节日。因为织女牛郎的故事,七夕有期盼团团的含义。另外,《西京杂记》中记载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因此,七夕节又叫做乞巧节。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如今我们又称七夕为中国的情人节。在古代诗歌中,有不少关于七夕的作品,其中大多使用了男女之间相思爱恋的含义。

也有不少作品,提到“乞巧”的风俗。一、魏晋南北朝的七夕诗谢灵运是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诗人,也是山水诗派的鼻祖。他有一首《七夕咏牛女诗》火逝首秋节,新明弦月夕。月弦光照户,秋首风入隙。凌峰步曾崖,凭云肆遥脉。徙倚西北庭,竦踊东南觌。纨绮无报章,河汉有骏轭 。牛女,即牛郎织女。这是一首五言押入声韵的古体诗。可以看出来,虽然当时还没有四声平仄的概念,但是谢灵运很喜欢对仗。

如果谢灵运生在南北朝后期,这首诗一定会写成五言排律。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他也有《和王义兴七夕诗》:宵月向掩扉,夜雾方当白。寒机思孀妇,秋堂泣征客。匹命无单年,偶影有双夕。暂交金石心,须臾云雨隔 。这也是一首入声韵的五言古诗。诗中写了一位思念远方征人的妇女,七夕本是情人团聚的时节,可惜情人远隔,唯有独守空房而已。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七夕  民俗  专家  七夕指的是什么节  民俗专家谈七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