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些,也只不过是小说家演义出来的话,并非历史原貌。从现有史料上看,诸葛亮当时没有觉得自己中计了。当然,事实上诸葛亮也没有中计。毕竟张郃是曹魏大将,是对蜀汉威胁最大的曹魏统兵将领,诸葛亮肯定是想要拔除掉张郃的。所以,从蜀汉一方而言,不管是司马懿还是张郃,谁死都是让诸葛亮开心的。但如果从司马懿的角度而言,诸葛亮是中计了。

诸葛亮中了自己的借刀杀人之计,通过诸葛亮的手,名正言顺的除掉一个障碍,司马懿果真是诡谲狡诈之辈。或许,有人会说,从根上讲,诸葛亮还是中计了。因为张郃不死,司马懿不会做那么大,曹魏在内部会有损耗。以发展的角度看,张郃之死对蜀汉不是最有利的。在小编看来,这种说法并不客观。张郃无论是否在此战被诸葛亮所杀,都挡不住司马懿日益做大的趋势,同时也改变不了蜀汉最终败亡的命运。

一个政权的兴衰成败,靠的不是几个人就能影响的。蜀汉的综合国力不够,纵使曹魏会在司马懿与张郃的内斗中有耗,可还是要远超蜀汉的。蜀汉败亡的命运也根本改变不了。结语张郃之死,司马懿的路径之上再无阻碍。其余之人,想要对司马懿造成实质威胁基本不可能。至于说诸葛亮中计了?从蜀汉的角度出发,他没有中计,射杀张郃对蜀汉而言绝对是巨大的战果。

夏侯渊地位不比于禁低,为何斩夏侯渊的黄忠没被评为“威震华夏”?

夏侯渊被斩杀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公元218年七月,刘备倾巢而出,率蜀地所有兵力攻打汉中。但夏侯渊早有防备,将刘备堵在阳平关下约半年之久。就在刘备苦于无法进入汉中时,又一个不利消息传来——曹操亲率大军抵达长安。众所周知,长安离汉中近,且夏侯渊兵团在汉中可以就地补给,后勤压力不大。而成都离汉中则要相对远很多,大约一千多里,补给线非常长。

所以此时对刘备而言,他要么退兵,从长计议;要么孤注一掷豪赌,剑走偏锋,引夏侯渊出来拼命。刘备考虑再三后,觉得前功尽弃太可惜,最后还是决定赌一把。公元219年正月,川兵主力继续攻关,刘备则悄悄率一支精锐,走小路,绕开了防守严密的阳平关,跑到阳平关东侧的定军山上驻扎了下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夏侯渊慌了,为了把刘备撵走,他召回了前线的张郃,并与张郃一起跑到阳平关下扎营,准备堵截刘备。

当时刘备在山上,居高临下,夏侯渊和张郃的部署情况,他看得清清楚楚。他在与法正沟通后,发现张郃的兵少,是个破绽,于是他们便派出一万人,分为十部,猛攻张郃的营寨。至于夏侯渊,也没让他闲着,刘备派了一支小分队下山,烧夏侯渊的营寨,牵制他的注意。夏侯渊听说张郃被刘备围攻,同时他又听说营寨着火,他就判断刘备的主攻点可能不在自己这边,而是张郃那边。

 6/7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张巧  模范  四川省  道德  张巧什么  四川省道德模范张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