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催眠有不同的层级分类吗

当然会有,共分为6个层级。每个层级对应不同的催眠程度,最深层的甚至感觉不到疼痛。不过这个最好接受专业的训练和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效果。
1,直接回溯: 治疗师会直接地引导个案回到过去一个已知的时间和地点. 2,间接的回溯: 在用这个方法个案会被告知回到很远的过去,远到能找到问题的所在. 3,娱乐性回溯: 被一个有资格的治疗师适当引导下,前世的(历史上的)回溯是可以被证实是病人问题及信息的来源. 4,自发性的逆行: 有一些个案,在没有意识上察觉的情况下,极度需要处理一些在潜意识已经造成他们忧郁的问题.

催眠有不同的层级分类吗

2,催眠术真的能 催眠人吗

其实,当一个人与自己的感觉进行沟通,或者正在做内心观想工作,便是处在一定程度的催眠状态了。催眠术是通过特殊的诱导使人进入类似睡眠而非睡眠的技术,在此种状态下,人的意识进入一种相对削弱的状态,潜意识开始活跃,因此其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觉、情感、思维、意志和行为等心理活动都和催眠师的言行保持密切的联系,就象海绵一样能充分汲取催眠师的指令,能导致这种状态的技术就叫催眠术 催眠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暗示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并不是全部内容。催眠感受性是正常人都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所以并不是说只有缺乏主见的人才会被催眠;同时,根据催眠学界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催眠现象产生的第一层次是物质层次——脑神经系统功能;第二层次是个人心理活动的接受情况。由此看来,那些越容易接受催眠的人往往是那些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良好,心理活动功能强效率高而且敏锐的人,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往往越是文化水平高、心理素质好、感受性敏锐的人越能够从催眠中获得好处,而过于年幼的儿童和过度衰老的老人以及生活中的低智能者因为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佳而难于被催眠。
不能

催眠术真的能 催眠人吗

3,怎样对人快速催眠

快速催眠! 对自己:你需要有一定的环境,最重要的。 1 是一个光线弱 而且不是光的颜色要是暖色 2 坐 或者躺的姿势都行 但一定要柔软舒适 3 一定不能是个吵闹的地方 最好安静的只能听到钟的指针走动的声音 温度适合 最佳舒适度 4 自我暗示:最基本的 你要做好暗示的第一步 放松 不断的告诉自己 我什么都不想 我什么都不想,然后告诉自己 自己在一片静谧的森林里 这里是我呆过最舒服的地方 5 快速引导:关键 静静的听到了远处的鸟叫声 一阵微风吹来 身体心里好惬意 我好想在这里睡一觉 就是小睡一会也好 阳光穿过树叶照到我的眼镜了 我要闭上眼镜 想睡觉 好想在这睡 一直睡。。。 如果像上面说的方法没有效果,那我可以说你是一个什么事都不想坚决做完的人! 快速催眠 对别人很复杂 特别是任何环境下 如果你想学:我教不了你
在做完诱导和暗示后,突然打破心理和生理的平衡,就可以快速催眠了。快速催眠是30秒到5分钟内使个案进入催眠状态。
付钱教学费! 50个小时对你进行培训,费用在8000-20000左右不等 结果培训后,不要说快速了 PASS到手你想对自己,他人催眠都不在话下! PS:友情提示:催眠和催眠秀是不同的!(道德问题)
是对人快速催眠啊还是快速学会啊??
催眠基本概念 催眠术(hypnotism,原自于希腊神话中睡神Hypnos的名字)是运用暗示等手段让受术者进入催眠状态能够产生神奇效应的一种法术。 催眠是以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心理状态。其特点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断、自主意愿行动减弱或丧失,感觉、知觉发生歪曲或丧失。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遵从催眠师的暗示或指示,并做出反应。催眠的深度因个体的催眠感受性、催眠师的威信与技巧等的差异而不同。催眠包括催眠药物和催眠术。正常使用催眠药物有利身体健康。催眠药物能避免失眠对人体的严重危害,治疗失眠病,提高睡眠质量。官方允许药店合法销售许多副作用较小的催眠药物,这些催眠药物不属于精神药品。

怎样对人快速催眠

4,催眠的方法有哪些

你相信在美国催眠治疗已可以让一个病人在重大手术后迅速复元,迫不及待的想下床吗?你相信二战期间催眠治疗已被临时取代麻醉剂的使用,而且效果良好吗?在一般人用意识理解的范围内,可能觉得不可思议,可是美国专攻催眠治疗的临床心理医师史丹利·费雪博士,以亲身参与治疗两千个以上成功案例经验告诉我们催眠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功效。 什么是催眠 所谓「催眠」,可能有人会认为就是使人睡着,然后控制他人的技术,这绝对是误解。催眠不是控制他人的能力,而是把控制的能力交给他自己。催眠是运用语言暗示、肢体动作改变人心理及生理状态的技术。催眠是心理学的一种,也是一种行为科学。催眠被应用在精神医学,是心理治疗中最有效果的治疗方法,其已成为全世界医师和心理学者的研究学科,是很实用的技术,也是科学技能。 催眠,对平时无法控制的潜意识领域很有帮助,五官感觉会变得敏锐,集中力记忆力、学习力也会增加好几倍。 美国有位潜能专家伯恩·崔西说:「潜意识的力量比意识的力量大3万倍以上。而催眠正是运用了潜意识巨大的潜能才能产生对人身心方面的诸多帮助。 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显示,潜在意识的力量不容忽视,而且对人的身体及心理的健康有重大的影响,只要你相信自己能透过潜能的力量,改善自己的身体及心理状态,那你就真的能做到。如果你认为自己无法做到,那结果也会如你期望的一样。 从现在起,你要舍弃以往的负面态度,你必须对自己的一切结果负责,积极正面思考,戒除坏习惯,释放自己的潜能,并主动克服挫折与困难,这些积极的思考及做法,都可以唤醒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能。 或许有些人会追根究底,想要探究催眠到底是怎么运作的,为何有效?这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完全的。如果你真的想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听再多的理论解释也没有用,你应该跳脱理性的思考模式,让更深一层的,也许是非逻辑、不理性、不易发觉的内在潜能去发挥作用。 对于人类思想的力量,哲学家、医师、教士、科学家,不同领域的专家各有不同的看法,而对于人类思想力量的运作,我们的了解只是微乎其微。 催眠是什么状态 所谓施以催眠术,就是运用语言暗示,改变受术者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这个心理、生理改变的状态就是催眠状态。这种催眠状态每个人每天都有经验就是类似半梦半醒的状态,做白日梦的状态。例如看电视看得太入迷,而忘了其它事情;或是上课时看着窗外的景色太入迷,而一时听不到老师在叫你;或是下班骑车要去办其它事情,而不知不觉骑车回家了…… 如果是在理性运作时,一定不会陷入那种情境。然而,既不是睡着了,也不是失去意识,那为何会忘了重要的事情?这表示当时进入了催眠状态。当集中精神专心于某件事情时,则原本在普通状况下意识可以察觉到的事物,现在都变得无法察觉。也就是意识知觉产生一些变动,这就是催眠状态,而不是睡眠状况。睡着了,称为「睡眠」,而不是催眠。 施以催眠术时,常常是闭着眼睛做的,所以就外观来看像是睡着似的,但意识并没有睡着。让眼睛闭着,只是为了有效营造舒适良好的状态,眼睛张开同样可以进入催眠状态。

5,催眠术的方法

本疗法的具体作法如下:1.治疗前,要向病人说明催眠的性质的要求,把治疗目的步骤讲清楚,以取得病人的同意和充分合作。其次,要测试人的受暗示性程度,这是催眠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测试暗示性的方法很多,现介绍以下四种简易方法,测前告诉病人要对他的神经系统进行测查:  (1)测查嗅觉的灵敏度:用事先备好的3个装有清水的试管,请病人分辨哪个装有水,哪个装有淡醋或稀酒精。分辨不出得0分,挑出后两种的一种得1分,挑出两种得2分。  (2)测查平衡功能:令病人面墙而立,双目轻闭,平静呼吸两分钟后,然后治疗者用低沉语调缓慢地说:“你是否感到有点站不住了,是否开始感到有点前后(或左右)摇晃,你要集中注意,尽力体验你的感觉,是否有点前后(或左右)摇晃,前后(或左右)摇晃”,停顿30秒,重复问话3次后,要病人回答,如感到未摇晃者得0分,轻微摇晃者得1分,明显摇晃者得2分。  (3)测查记忆力:令病人看一彩色画,画面画的是一个房间内有一个窗户,蓝色的窗帘和两把椅子。30秒后走彩色画。问:①“房间里有3把还是4把椅子?②窗帘是什么颜色,浅绿色的还是淡黄色的?③房间有2个窗户还是3个窗户?”若回答与问话一致,则具有暗示性,每一问得1分,若回答与画面一致则得0分,此项测查可得0~3分。  (4)测查视觉分辨力:在白纸中画一直径4厘米、间距为8厘米的两个等大圆圈,中间分别写12与14(或14~15)两个数字。要病人回答哪个圆圈大,若回答一样大得0分,若回答其中之一者得1分。通过四项测查病人可得0~8分,分数愈高者表示病人暗示性愈强,被催眠的可能性就愈大。2.治疗时,房内光线要雅淡,要静,室温适中。让病人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先调整呼吸,使它平静有规则,进而使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治疗者在旁实施催眠时一般采用直接或间接两种方法。直接法是凭着治疗者的威信,用简短、明确、权威性的言语或轻柔的抚摸头部即使病人进入催眠状态。间接法是借助“催眠药”如对面墙上发亮的灯光,或单调深沉的“拍节器”。一般催眠治疗多采用间接法。令病人凝视或倾听催眠物,同时治疗者给予言语暗示,用单调、低沉、肯定、柔和的言语反复暗示,病人愈来愈疲倦、眼皮紧了、变重了、睁不开了……,随即暗示其上肢、下肢、全身都松弛无力了,病人随治疗者的暗示而进入催眠状态。催眠状态的深度一般分为三:轻度、中度和深度。轻度催眠状态:病人闭眼、躯体肌肉处于松弛状态,眼睑发僵,思维活动减少,不能按治疗者的暗示行动,如睁眼,只能扬动眉毛,有时出现自动活动,事后病人诉说他未睡着,周围一切都听到,都知道,就是不能也不想睁眼,只感觉全身沉重、舒适。中度催眠状态:病人瞌睡加深,皮肤感觉迟钝,痛阈值提高,顺从。事后病人说他开始突然睡着了,后来又醒了,问他:治疗者跟他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病人只能记起催眠初期治疗者的言语和行动。 深度催眠状态:病人的感觉明显减退,对针刺不起反应,事后完全不能记忆起他在催眠中的言行,而实际上病人完全按照治疗者的指示回答和行动,故又称梦行。3.本疗法的适应症主要是神经症和某些心身疾病:如癔症性遗忘症,癔症性失音或瘫痪、恐怖症、夜尿症、慢性哮喘、痉挛性结肠、痉挛性斜颈、口吃等。消除某些心身障碍和顽固性不良习惯效果更好。一般采用轻度催眠用来消除各种症状,在催眠下直接向病人进行言语暗示,肯定其有关症状在醒来后必将消失。催眠加深时可进行催眠分析,病人较易地将被压抑而遗忘的精神创伤说出来而找出其致病的心理因素,也可进行催眠麻醉顺利地进行外科手术。此外,还可利用此疗法进行集体催眠,治疗酒精中毒症或麻醉药成瘾者。4.治疗初期,每周进行2~3次,以后每周1次,一般不超过10次,每次治疗结束时,用言语暗示病人继续睡下去,后转入自然睡眠。或告诉病人,听到计数10倒数至1后即可醒来,或让病人重复治疗者的计数,告诉他数到5时即可醒来一直数到1为止。解除催眠状态不宜过于急促,最好慢慢地让病人醒来。 5.据有经验的催眠治疗家统计,人群中能进入催眠状态的约占70~90%,仅有25%的能达到深度催眠。在有经验的治疗者指导下轻度的催眠或觉醒状态下暗示常能收到较好的疗效。由于此疗法的实施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选择病人要严格,一般须由受过训练的精神科或其他临床医生和心理学家担任。
用我的啊老袁,你用个钟啊,左晃右晃的在眼前啊,一会就睡了
勇哥来了! 园哥 就不敢 玩 问道了

6,催眠有哪些副作用又有哪些禁忌症

催眠后的副作用及处理 常见的表现 催眠后副作用主要是在催眠中予以不当的暗示语造成的,只有经过再一次的催眠性暗示才能消除,大家不必有所顾虑。常见的表现如下: 1.一般性反应 有些人在催眠后出现头昏、头痛、无力、多梦等不适,出现这些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催眠,尤其在深催眠状态下忽然叫醒受术者,醒后突然起床所造成的,或由于醒来之前未给受术者以轻松愉快的暗示。 2.情绪的改变 由于催眠中对受术者暗示不当或对于其心理矛盾的症结揭露后未给予正确的诱导和分析,醒来后会使受术者情绪变得急躁或抑郁,并持续很长时间。 3.记忆减退 催眠能提高记忆能力,但在催眠状态下运用不当的暗示后可损及受术者的记忆,甚至对既往的某些记忆也有影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在下一次催眠中进行增强记忆的训练,如阅读外语或学习算术,并施以增强记忆能力的暗示:“通过信息证明你的记忆功能很好,今后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你会感到记忆很好,不会再为记忆力差而苦恼。” 4.人格改变 人格改变也是由于催眠暗示不当造成的,施术者的人格也会影响受术者。在暗示时注意不可以将施术者本人的一些不良人格影响受术者。 以上介绍的问题催眠师应该注意避免发生,一旦发生了,要处理好这些问题,不给受术者带来更多的不必要的伤害。 谈过催眠术很多,不过这方面好像从未仔细介绍过。倒不是故意不提,而是我认为这根本不算个问题,所以也就忽略。但最近问过的人太多,曾经在一个电话里,家长给孩子咨询催眠术,问了我一个问题,让我是哭笑不得,“ 做催眠会不会走火入魔?”,在给同行做催眠演示时,也有朋友问过我“催眠会不会醒不过来?”。而最近听过一个培训班的教授对催眠做出了一个比喻“催眠治疗心理问题就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虽然很快,但如果把握不住,也很危险。”让我就比较困惑。其他的问题也很多,但这些问题比较典型。也使得我感觉应该把催眠的副作用及危险性做一个比较明确的阐明,使大家更明确些。 催眠术肯定有副作用,但并不是像气功,降头术一样。催眠术不是巫术,虽然他的原理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操作也类似于气功,但和它们完全是两回事。如果一个催眠师的基本功和灵性修为达不到的话,他只会催眠失败,也就是说不能把来访者催眠了,根本不会存在“走火入魔”或“出偏”的问题。至于这里所提到的灵性修为也并非气功的那种修练,稍后我会再发一个贴子仔细向大家阐述一下。 催眠术的副作用在于催眠师,而不在于催眠术的本身。 副作用一: 如果一个催眠师在催眠过程当中,经验及修为不够的话,他会忽略一些必需的暗示。比如清醒后的情绪暗示及机体恢复暗示,那就会导致受催眠者有迷茫、头昏、四肢乏力、头重脚轻的生理反应。同时由于暗示不当或对其心理矛盾的症结揭露后未予以正确诱导和分析,醒复后受术者的情结会变得急躁或抑郁。比如我们在催眠当中会使受术者身体完全放松无力,如果在催眠结束时,你没有给他恢复力气的这种暗示,那他醒来后,就会感觉四肢乏力,就需要再导入催眠状态进行重新暗示。当然里面也存在着受催眠者自身一些原因。但这些副作用完全可以再通过催眠暗示一一消除。而且对于一个专业的催眠师来说,很少会出现这种愚蠢的错误 副作用二 在我的治疗过程当中,也有受催眠者有过心理情绪方面的反映。但我认为这完全是一种很正常的反复。比如我们治疗严重失眠的来访者,在经过几次催眠治疗后,会有几天睡眠非常的差,出现了很大的反复。但这完全是很正常的,而且也是问题完全解决的前兆。再比说我们在治疗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障碍的时候,经过催眠治疗后,他可能会在初期感觉没有自我,自我意识弱了很多,这让他不舒服,但这恰恰是一个潜意识改变心理防御机制的过程。非常的正常。 副作用三: “移情”的处理,我们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非常注重避免移情的出现。但在催眠的过程当中,移情是必需的。原因很简单,在催眠过程中,我们是直接和一个完全暴露的潜意识进行了交流,亲和感和信任感建立的非常的迅速和彻底。催眠师就是需要这么一种完全的依赖和绝对的信任,来进行心理暗示和灵性改变。这也是催眠效果显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当然在心理治疗完毕后,我们也会用相当多的次数来进行解移情的催眠处理,也并不复杂。 催眠术的危险性在于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传统的催眠术只是用一种套路解决所有问题,服务范围和对像限制非常的大。但现代催眠和中医类似,讲求因病施治,对不同的对像,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反应,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但如果没有仔细分析来访者的具体情况,就会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说我们经常做的年龄倒退,通俗的说是重回过去,但并不仅仅是一种回忆,更多的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可以即时的进行心理暗示诱导改变。所以这种方法的真实模拟性非常高,疗效也非常显著。但对于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心理创伤非常严重,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的来访者,我们就要慎重考虑。曾经就有过一个被性侵犯过的女生在进行年龄倒退时,催眠师未及时进行暗示改变而导致情绪失调而自杀了。年龄倒退的方法对她就不适应,那等于使她又被侵犯一次,结果适得其反。 那催眠术的另一种危险就是大家从电影,小说里看到的,催眠师利用催眠做一些危及社会及他人利益的事情,控制别人去做一些事情。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出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现在没有一种力量去约束和监督它。“绝对的权利只会使人绝对的腐化。”道德对一个催眠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个道德败坏的催眠师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我们在做深度催眠时,都会要求有第三者在场。那在首次催眠时,特别是对女生,也是要求有第三者在场。这样基本上就可以杜绝这种危险的发生。我可能不是一个高水平的催眠师,但我自始至终都在坚持和遵守着我的职业操守。 以上就是催眠当中可能会发生的催眠副作用及危险性,这些问题也都是可以解决的。不必有所顾虑。它并不像抗抑郁,焦虑药那样,在改善情绪的同时,副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还是那句话,催眠术本身不存在副作用及危险性,问题在于催眠师的能力及职业操守。 实施催眠的禁忌症 虽然至今未见催眠暗示伴发严重后果的实例报导,但实施催眠仍应注意选择适应症,同时注意禁忌症,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禁忌症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这类病人在催眠状态下会促进病情恶化或诱发幻觉妄想。 2 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催眠可使得症状加重。 3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心力衰竭等。 4 对催眠有严重的恐惧心理,经解释后仍然持怀疑态度者。

文章TAG:不同  不同的  层级  分类  催眠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