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水的五笔怎么打

水的五笔:iiii水(H?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类很早就开始对水产生了认识,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中都把水视为一种基本的组成元素,水是中国古代五行之一;西方古代的四元素说中也有水。
水五笔:IIII来自百度汉语|报错水_百度汉语[拼音] [shuǐ][释义] 1.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 2.河流:汉~。湘~。 3.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 4.液汁:~笔。墨~。 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 6.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 7.姓。

水的五笔怎么打

2,尘埃属于什么元素

尘埃不属于元素(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由水、火、土、气组成,称为"四元素说"),现在化学中的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到目前为止,人们在自然中发现的元素有90余种,人工合成的元素有20余种。
矿质元素
对的尘埃是混合物质,包含很多元素的,这个词太笼统哦
尘埃是物质是一种混合物 所以它不属于任何元素 它不在元素的范畴之中
尘埃不属于元素,现代化学对元素的概念没有准确的说明 这里先给你国际原子量委员会的说明:化学元素是根据原子核电荷的多少对原子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把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当然,直到今天,人们对化学元素的认识过程也没有完结。当前化学中关于分子结构的研究,物理学中关于核粒子的研究等都在深入开展,可以预料它将带来对化学元素的新认识。
尘埃不属于元素

尘埃属于什么元素

3,外国的五行

与中国五行学说相对应的应该是西方的四元素说吧。四元素说是古希腊关于世界的物质组成的学说。现在认为亚里士多德是系统提出这一学说的第一个人。他认为万物由四种元素土、气、水、火组成,这种元素是永恒存在的,又认为这四种元素具有可被人感觉的两两对立的性质。进而推论世界上的万物的本原乃是四种原始性质:冷、热、干、湿,而元素则由这些原始性质依不同比例组合而成。在中世纪,四元素说曾经作为了炼金术的理论依据。炼金术士们认为只要改变物质中这四种原始性质的比例,即可使普通金属变为黄金。 四元素说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是其进步的一面。但是却使化学的发展长期受到了阻碍。直到波义耳才否定了四元素说的错误,使得化学得以迅速发展。
外国...你指的是哪个外国啊...晕...
是风、火、水、土,不是指某种元素。
水 应该是《未来水世界》或者是《深渊》 火 可能是《神奇四侠》里的火人金 也许是《地狱男爵之黄金军团》或是《黄金罗盘》 《第五元素》里倒是五行都有

外国的五行

4,宇宙万物是怎么来的

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由“水、火、土、气”组成,这些共称四大元素. 四元素说是古希腊关于世界的物质组成的学说。这四种元素是土、气、水、火。这种观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人类科学的发展。 巴比伦人和埃及人曾经把水,后来又把空气和土,看成是世界的主要组成元素。米利都派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又加上第四元素火,并且设想在元素形成之前还有一种原始物质。四大元素由这种原始物质形成之后,就以土、水、气、火的次序分为四层。火使水蒸发,产生陆地,水气上升把火围在云雾的圆管里。人们眼中看见象是天体的东西,就是这些管子的洞眼,使我们能从洞眼中望见里面的火。 另一个米利都派哲学家阿那克西米尼则把气或者空气看作是原始物质,并把其他元素说成是由空气组成。空气变得稀薄后就成了火。他的论证是,空气从嘴里呼出来是热的,而在压力下喷出来时则感到是冷的。同样,通过凝聚的过程,气先是变成水,然后变成土。这些元素之间的差异只是量变的结果,元素只是凝聚或稀薄到不同程度的空气。 现在认为亚里士多德是系统提出这一学说的第一个人。他认为万物由四种元素土、气、水、火组成,这种元素是永恒存在的,又认为这四种元素具有可被人感觉的两两对立的性质。进而推论世界上的万物的本原乃是四种原始性质:冷、热、干、湿,而元素则由这些原始性质依不同比例组合而成。 在中世纪,四元素说曾经作为了炼金术的理论依据。炼金术士们认为只要改变物质中这四种原始性质的比例,即可使普通金属变为黄金。 四元素说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是其进步的一面。但是却使化学的发展长期受到了阻碍。直到波义耳才否定了四元素说的错误,使得化学得以迅速发展
五大元素组成,金木水火土

5,脑子进水的说法

脑子进水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医学解释,也是心理生理学的解释,第二种是物理学的解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前337年)在解释人为什么生病的时候借用了古希腊另一个哲学先驱恩培多克勒斯的四元素理论,并且用到人体上。当时的四元素是说世界的组成是火、水、土、气。希波克拉底把这个与人体内的体液做了对应,血对应火,粘液对应水,黑胆对应土,黄胆对应气。接下来的2000多年,人们生病的解释基本被归结为体液失衡所致。古希腊人放血疗法的来历就缘于此。而粘液多的人,被解释为疯疯癫癫,口出痴语。这样一来,水过多就成为瞎说话的一个对应说法,所以脑子进水了,指的是人的大脑进水过多,于是这个人就会瞎说话,瞎想,不符常理。脑子进水了,也就是脑子得病了。第二个解释,也来自医学,但是带有更多的物理学成分。人的大脑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转,来自于大脑的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神经系统的工作需要的是生物电,人的神经系统就像电路。物理学说,电路进水,就要短路。因此脑子进水了,就是指脑子短路了,脑子一短路,就烧坏了。脑子进水的了意思是——脑子短路了,不能正常工作了。(转自http://lihm.blog.sohu.com/13271081.html)
出于一种称为“脑水肿”的脑部疾病 脑水肿时由于脑体积的增加,常引起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呕吐或视乳头水肿,常伴有神经功能的障碍、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 脑水肿可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最早表现兴奋增强,病人好动不安,劲头十足,喋喋不休,好与人争,想入非非,语无伦次,步态蹒跚,状如酒醉。欣快症是一个突出的症状,表现莫名其妙的高兴。有的出现幻觉。
脑子进水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医学解释,也是心理生理学的解释,第二种是物理学的解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前337年)在解释人为什么生病的时候借用了古希腊另一个哲学先驱恩培多克勒斯的四元素理论,并且用到人体上。当时的四元素是说世界的组成是火、水、土、气。希波克拉底把这个与人体内的体液做了对应,血对应火,粘液对应水,黑胆对应土,黄胆对应气。接下来的2000多年,人们生病的解释基本被归结为体液失衡所致。古希腊人放血疗法的来历就缘于此。而粘液多的人,被解释为疯疯癫癫,口出痴语。这样一来,水过多就成为瞎说话的一个对应说法,所以脑子进水了,指的是人的大脑进水过多,于是这个人就会瞎说话,瞎想,不符常理。脑子进水了,也就是脑子得病了。第二个解释,也来自医学,但是带有更多的物理学成分。人的大脑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转,来自于大脑的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神经系统的工作需要的是生物电,人的神经系统就像电路。物理学说,电路进水,就要短路。因此脑子进水了,就是指脑子短路了,脑子一短路,就烧坏了。脑子进水的了意思是——脑子短路了,不能正常工作了。

6,水问题

H2O 水 水(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类很早就开始对水产生了认识,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中都把水视为一种基本的组成元素,水是中国古代五行之一;西方古代的四元素说中也有水。 水的性质 水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在自然界,纯水是罕见的,水通常多是酸、碱、盐等物质的溶液,习惯上仍然把这种水溶液称为水。纯水可以用铂或石英器皿经过几次蒸馏取得,当然,这也是相对意义上纯水,不可能绝对没有杂质。水是一种可以在液态、气态和固态之间转化的物质。固态的水称为冰;气态叫水蒸汽。水汽温度高于374.2℃时,气态水便不能通过加压转化为液态水。 在20℃时,水的热导率为0.006 J/s·cm·K,冰的热导率为0.023 J/s·cm·K,在雪的密度为0.1×103 kg/m3时,雪的热导率为0.00029 J/s·cm·K。水的密度在3.98℃时最大,为1×103kg/m3,温度高于3.98℃时,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在0~3.98℃时,水不服从热胀冷缩的规律,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水在0℃时,密度为0.99987×103 kg/m3,冰在0℃时,密度为0.9167×103 kg/m3。因此冰可以浮在水面上。 水的热稳定性很强,水蒸气加热到2000K以上,也只有极少量离解为氢和氧,但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会离解为氢和氧水。具有很大的内聚力和表面张力,除汞以外,水的表面张力最大,并能产生较明显的毛细现象和吸附现象。纯水有极微弱的导电能力,但普通的水含有少量电解质而有导电能力。 水本身也是良好的溶剂,大部分无机化合物可溶于水。 在-213.16℃,水分子会表现出现厌水性。[1] 水的来源 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中唯一被液态水所覆盖的星球。地球上水的起源在学术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有几十种不同的水形成学说。有观点认为在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气中的氢、氧化合成水,水蒸气逐步凝结下来并形成海洋;也有观点认为,形成地球的星云物质中原先就存在水的成分。另外的观点认为,原始地壳中硅酸盐等物质受火山影响而发生反映、析出水分。也有观点认为,被地球吸引的彗星和陨石是地球上水的主要来源,甚至现在地球上的水还在不停增加。 水和水体的作用 对气候的影响 水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大气中的水汽能阻挡地球辐射量的60%,保护地球不致冷却。海洋和陆地水体在夏季能吸收和积累热量,使气温不致过高;在冬季则能缓慢地释放热量,使气温不致过低。 海洋和地表中的水蒸发到天空中形成了云,云中的水通过降水落下来变成雨,冬天则变成雪。落于地表上的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从地层里冒出来,形成泉水,经过小溪、江河汇入大海。形成一个水循环。 雨雪等降水活动对气候形成重要的影响。在温带季风性气候中,季风带来了丰富的水气,形成明显的干湿两季。 此外,在自然界中,由于不同的气候条件,水还会以冰雹、雾、露水、霜等形态出现并影响气候和人类的活动。 对地理的影响 地球表面有71%被水覆盖,从空中来看,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水侵蚀岩石土壤,冲淤河道,搬运泥沙,营造平原,改变地表形态。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了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积雪、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由于注入海洋的水带有一定的盐分,加上常年的积累和蒸发作用,海和大洋里的水都是咸水,不能被直接饮用。某些湖泊的水也是含盐水。世界上最大的水体是太平洋。北美的五大湖是最大的淡水水系。欧亚大陆上的里海是最大的咸水湖。 地球上水的体积大约有 1 360 000 000 立方公里. 当中 海洋占了的1 320 000 000立方公里(或97.2%)。 冰川和冰盖占了25 000 000立方公里(或1.8%)。 地下水占了13 000 000立方公里(或者0.9%)。 湖泊,内陆海,和河里的淡水占了250 000 立方公里(或0.02%)。 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任何已知的时候都占了13 000立方公里(或0.001%)。 对生命的影响 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在水中出现的。水是所有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中水占70%;而水母中98%都是水。水中生活着大量的水生植被等水生生物。 水有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在生物体内还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 水对于维持生物体温度的稳定起很大作用。 水的种类 不同的学科对水有着一些不同的称呼: 根据水质的不同,可以分为: 软水:硬度低于8度的水为软水。 硬水:硬度高于8度的水为硬水。硬水会影响洗涤剂的效果,硬水加热会有较多的水垢。 &Nbsp; 饮用水根据氯化钠的含量,可以分为: 淡水。 咸水 此外还有: 生物水:在各种生命体系中存在的不同状态的水。 天然水: 土壤水:贮存于土壤内的水 地下水:贮存于地下的水 超纯水:纯度极高的水,多用于集成电路工业 结晶水:又称水合水。在结晶物质中,以化学键力与离子或分子相结合的、数量一定的水分子。 重水的化学分子式为D2O,每个重水分子由两个氘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重水在天然水中占不到万分之二,通过电解水得到的重水比黄金还昂贵。重水可以用来做原子反应堆的减速剂和载热剂。 超重水的化学分子式为T2O,每个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超重水在天然水中极其稀少,其比例不到十亿分之一。超重水的制取成本比重水还要高上万倍。 氘化水的化学分子式为HDO,每个分子中含一个氢原子、一个氘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用途不大。 与水相关的化学反应 水的电离与溶液pH值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 H2O+H2O?H3O++OH- 通常H3O+简写为H+ 水的离子积 Kw=[H+][OH-] 25度时,Kw=1×10-14 pH=-log10([H+]) pH<7,溶液为酸性,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 能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含氧酸或碱。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水在电流的作用下能够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碱金属和水接触会发生燃烧。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无机物和有机物能够与水进行水解反应: 有机物的水解:有机物分子中的某种原子或原子团被水分子的氢原子或羟基(-OH)代换,例如乙酸甲酯的水解: 无机物的水解:通常是盐的水解,例如弱酸盐乙酸钠与水中的H+结合成弱酸,使溶液呈碱性: 此外,水本身也可以作为催化剂。 淡水短缺问题与对策 地球上水总储量约为1.36x1018m3,但除去海洋等咸水资源外,只有2.5%为淡水。淡水又主要以冰川和深层地下水的形势存在,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仅占世界总淡水的0.3%。 世界气象组织于1996年初指出:缺水是全世界城市面临的首要问题,估计到2050年,全球有46%的城市人口缺水。对于水资源稀少的地区来说,水已经超出生活资源的范围,而成为战略资源,由于水资源的稀有性,水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为让全世界都关心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水文化 请参看水文化 水滴扬起水在科学、哲学、宗教、文学、美术、体育、神话等中都有所体现。 水的利用 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特别是农业需要大量水进行灌溉,人类文明的起源大多都在大河流域。早期城市一般都在水边建立,以解决灌溉、饮用和排污问题。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水在饮用、清洁、洗涤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兴修水利,与水涝害和洪水等自然灾害作斗争。因此形成了一些专门与水有关的研究领域,如水力学,水文科学,水处理等,甚而产生了以水为生的产业水产业。 工业生产和化工生产大量使用这种廉价的原料。但未经处理的废水的任意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污水的处理就变得十分必要。 (见水污染和污水处理。) 古代世界观中的水 在文明的早期,人们开始探讨世界各种事物的组成或者分类,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古代西方提出的四元素说中就有水;佛教中的四大也有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中水代表了所有的液体,以及具有流动、润湿、阴柔性质的事物。 水崇拜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对于水兼有养育与毁灭能力、不可捉摸的性情,产生了又爱又怕的感情,产生了水崇拜。通过赋予水以神的灵性,祈祷水给人类带来安宁、丰收和幸福。 中国传统上的龙王就是对水的神格化。凡有水域水源处皆有龙王,龙王庙、堂遍及全国各地。祭龙王祈雨是中国传统的信仰习俗。
“水”是一切物质的最佳溶媒,在人体内,水也是一切物质交换的媒介。人们在饮食时, 咀嚼食物要唾液,消化食物要胃液、肠液、胰液、胆液,这些消化液,绝大部份都是由水组成的,人体在整个生命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营养物质,要吸收,要运送;有毒或废弃物质要排出体外,a口大便,小便、出汗、流泪、呕吐、打喷嚏、呼吸等,如果无水,这些生理活动则无法进行:食物不能消化,养料不能吸收,血液不能流动,体温无法恒定,废物不能排泄,所以“水”参与人体内所有生理生化过程,人体内缺水量,占体重的20%,生命则随之终止,可见水对人体是生死枚关的根本。水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具体表现在:   一、水参与人体内新陈代谢的全过程一水的溶解力甚强,并有较大的电离能力,可使人体内的水溶物质,以溶解状态和电解质离子状态存在;又由于水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能,在人体消化,吸收,循环,排泄过程中,可加速协助营养物质的运送,和废物的排泄,使人体内新陈代谢和生理化学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二、水是细胞和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人体的每个细胞及其基本单元均含有水份,人体的各种腺体分泌物均为液体。如体内缺水,则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消化受到影响,食欲下降,血流减缓。体内废物积累,代谢活动降低,导致体力衰竭致病,并加重病情。   三、水保持着人体一定的血溶量一-人体的血液含水量约占80%,如果大量失水,则使血溶量减少,而产生低血压,从而影响着人体的各种器官,特别是心、脑、肾的机能活动,故血溶量与水的含量有着密切关系。   四、水对调节人体体温起着重要作用一-水的比热数值高,每克水升高或降低10度,就需要1000卡热值,由于人体含有大量的水,于代谢过程中,此产生的热能为水所吸收,使体温不至显著升高;其次是水的蒸发数值大,每毫升水的蒸发热约为579.5千卡,(37)故人体只要蒸发少量的水,即可散发大量的热,以维持人体一定的体温,如外界环境温度高,体热可随水分经皮肤蒸发散热,以维持人体体温的恒温。   五、水对人体关节肌肉和体腔起着重要的润滑作用一-人体如果缺水,对消化吸收,血液循环,关节活动,体温调节,体腔器官功能,和废物代谢等,都会受到影响,故水对人体的各种器官、关节、肌肉、组织,都能起到缓冲,润滑,保护之作用。   六、水是医药、医疗三大法宝之一-医药上的输液、输血、输氧三大法宝,尤其对高热,腹泻脱水的病人,常用静脉输液,输入生理盐水及必需的药物,由静脉血管,可以迅速通往整个身体从而起到起死回生作用;一般疾病多由各种病原入侵导致,服用药物消灭病原以后,则需排出病原,代谢废物及多余的药物,故需大量饮水,以便产生大量汗液和尿液,将死亡的病原、代谢废物和多余的药物等排出体外。
用来“喝"
3月22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水日”和第十九届“中国水周”第一天。中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的主题为“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将以水定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十一五”期间,中国将采取五大措施破解水资源问题。 [基本现状]四大水问题依然严峻 汪恕诚说,我国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水问题仍然相当严重。正常年份全国每年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北方地区尤甚。同时,许多地方用水结构不合理,浪费严重,用水效率低。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大江大河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但是,人水争地矛盾突出,洪水高风险区域与人口高密度区域、经济财富集中区域相互重合,洪涝灾害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全国污水排放总量仍在逐年上升,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的问题仍然突出。目前仍有3.2亿农村人口没能喝上洁净水,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转变观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汪恕诚认为,“十一五”期间我们能不能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四大观念的转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一是从人类向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 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从浪费水资源、污染环境的错误做法,转变为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路子。三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四是要树立统筹发展的理念。 [创新模式]实行以水定发展 汪恕诚表示,“十一五”期间,将采取五大措施破解水资源问题。 ———适应水资源承载能力,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核心是要通过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十一五”期间,要努力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基本实现全国灌溉用水总量的零增长。 ———充分考虑洪水风险,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十一五”期间,要努力实现确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城市及重要设施的防洪安全,使多年平均洪涝灾害损失率降低到1.0%以下的目标。一方面,要健全综合防洪体系,另一方面,要规范人类自身活动,给洪水以出路。 ———根据水环境承载力,加强水功能区管理,保护好水资源。“十一五”期间,我国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要提高到60%以上,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提高应对各种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能力。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切实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十一五”期间,解决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要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亿亩,净增有效灌溉面积3000万亩;要加快发展农村水电,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改善农村村容村貌。 ———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维护河流健康。完善水利工程生态与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落实项目建设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记者 刘泉) 呵呵!
水是生命的本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水的作用 水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作用。人体内的水液统称为体液,它集中分布在细胞内、组织间和各种管道中,是构成细胞、组织液、血浆等的重要物质。 补充营养和参与机体各种代谢的作用。在饮用水中,含有许多丰富的矿物质,如钙、镁、铁、铜、铬、锰等元素,这些元素含量适当则对人体健康有益。同时,水还可以帮助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除废物、参与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和体温,并在各器官之间起润滑作用。 运输的媒介作用。水作为体内一切化学反应的媒介,是各种营养素和物质运输的介质。 淘米水的妙用 ·用淘米水洗浅色衣服易去污,而且颜色鲜亮。 ·沉淀后的淘米水再加热水,可以用来浆衣服。 ·用淘米水洗手,可用滋润皮肤作用。 ·用淘米水漱口,可以治疗口臭或口腔溃疡。 ·将带腥味的菜,放入加盐的淘米水中搓洗,再用清水冲净,可去腥味。 ·把咸肉放在淘米水里浸泡半天,可去些咸味。 ·用淘米水洗腊肉要比用清水洗得干净。 ·用淘米水洗猪肚,比用盐或骨矾搓洗省劲、省事、且干净、节约。 ·常用淘米水洗泡的菜刀不易生锈。生锈的菜刀泡在淘米水中数小时后,容易擦干净。 ·淘米水浇灌花木或蔬菜,可使其长得更茁壮。 ·用淘米水擦洗后的油漆家具,比较明亮。 ·用淘米水擦拭新漆器,4~5次后,能除去臭味。

文章TAG:四元素说  水的五笔怎么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