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2019年的三伏天什么时候来临?又是如何计算的呢?对于三伏天,农村有什么风俗呢?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如何确定时间?三伏天的说法,自古就有了,计算方法自然也是按照农历的日期进行计算。什么是“伏”?《艺文类聚岁时伏》当中引用《历忌释》:“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

“夏至三庚数头伏”,今年什么时候开始入伏?什么时候最热?

“夏至三庚数头伏”,今年什么时候开始入伏什么时候最热

夏至三庚数头伏,字面意思就是夏至节气到了,然后数到第三个“庚日”就入伏了,初伏。夏至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随着时令的进展,天气逐渐变得炎热,每天的光照时间也逐渐延长,这就是预示着夏天很快就要来了。今年的夏至日时间是6月21号的11点18分,正是迎来夏至节气,说实话怎么算的,我也不是很清楚,感觉很玄化很深奥的样子。

至于“三庚”,古代人民使用天干地支计算时间,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顺序组合形成每日,比如有甲子日、庚子日,(注意没有乙子日,因为是阴阳相配)。凡是有庚的日子,都属于庚日,“三庚”就是出现第三个带庚的日子,这一天就进入伏天第一天。7月11号是第三个庚日,为庚申日,那天入伏。几千年了,气候变迁,最热的那一天也不太准确,各地也不一样的,说三伏天热,可还有个“秋老虎”,就是热,熬着就是了。

今年8月8日立秋,8月11日进入末伏,秋后一伏要注意一些什么?

今年8月8日立秋,8月11日进入末伏,秋后一伏要注意一些什么?2019年立秋时间是8月8日03:12:57,根据以往的实际时间来看,立秋日子多在8月的7-9日。今天正值立秋时间,凉爽的天气下让可以判定今年的立秋属于“早立秋”,立秋后的“秋老虎”出现的威力可能会有折损。“立秋”有三候分别为:凉风至、白露降、寒变鸣。

一候凉风至:立秋的早晨、晚上凉风刮着能感觉出“凉飕飕”,不再与酷暑时期的热风。这意味着秋的到来、炎热天气的淡去。二候白露降:在立秋后的早晨空气中会弥漫着雾气。三候寒蝉鸣:在立秋后“秋高气爽”的天气里能够听见寒蝉在鸣叫。题干说的秋后一伏指的是:三伏天的“末伏”。今年的三伏天一共持续38天的时间,分为初伏、中伏、闰中伏、末伏四部分,其中“最热”的“末伏”出现时间为8月12--21日,也意味着末伏出现的时间在立秋之后,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在立秋的“末伏”出现“秋老虎”的概率大大增加。

对于立秋节气的来临,天气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是一个缓慢转变的过程,特别是阳阴之间的代谢是正处于过渡时期,所以立秋后的饮食、生活习惯要格外的注意。首先,在饮食、起居方面,要做好“四不要”---不食冷饮、不凉水洗澡、不湿头发睡觉、不熬夜。由于长时间的暑热天气作用,身体中的湿气大增,立秋后的天气正处于湿、干燥的转变期,且不可在夜晚继续用凉水洗澡。

 1/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入伏  进伏  节气  什么节气进伏2017  2019年入伏是哪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