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某些诗歌对于现实的描绘,他的麦意象表达的是纯粹的理想,是实实在在的浪漫情怀,而当麦意象所渗透的田园牧歌逐渐在时代的洪流中消逝,伴随而来的也便是海子所坚持的"小麦花永远美丽"的遗憾。"海子生活的八十年代正是诗歌的年代,他携着四册书本殉了自己诗歌的道,自己艺术的道,自己价值的道,这是他最后的表达:《瓦尔登湖》中田园、自然的恬静与本真,人作为生命而非工具;《孤筏重洋》中以单薄的力量对抗着海洋的巨大洪流,以期赢得生命;《康拉德小说选》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抗争以及人性的贪婪,攫取;而新旧约仿佛昭示着将自己担荷了对于未来的隐忧与人类的罪恶。
海子的诗歌中麦子的意象是什么意思?
提起海子,所有人都会想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田园诗意。1964年生人的他,跨越了文革的千难万阻,在八十年代后逐渐将自己瑰宝般的诗心暴露于世间,散发出了夺目而璀璨的光辉。而这惊鸿一瞥的光芒也是如此的短暂易逝,1989年3月,他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他的遗言表示自己的死与任何人无关,随身携带的唯有《新旧约全书》、《瓦尔登湖》、《孤筏重洋》、《康德拉小说选》,而他也因为自杀而一举闻名。
如今几十年时光流逝,人们出于对其人其文的欣赏也好,好奇也罢,相关研究与讨论从未停息。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子的诗歌中曾多处出现"麦子"的意象,1983年至1986年创作的短诗中,《麦地》、《熟了麦子》直接将麦子作为主题,而在《跳跃者》、《印度之夜》、《不要问我那绿色是什么》、《东方山脉》等作品中也均有"麦"意象的出现;而在1987年至1989年的长诗中,《五月的麦地》、《麦地 或遥远》、《麦地与诗人》更是联章歌咏了这种悠久古老而种植广泛的粮食作物。
总体来说,"麦"意象体现着海子个人情感的寄托与某些象征意味,而通过这一饱含情思,内蕴丰富的意象,我们可以管窥出海子的诗心、理想甚至自杀的原因。一、时序流转的初心——故乡亲人的象征寄托海子原名查海生,出生于省高河镇查湾村。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法律系,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哲学教研室工作。
从穷乡僻壤到繁华都会,经历的变化势必会使海子年轻而敏感的心灵泛起波澜。离开了孕育他才华与灵性的村庄后,"麦意象"成为了故土与乡情的象征:老鼻子橡树/夹住了我的蓝鞋子/我却是跳跃的/跳过榆钱儿/跳过鹅和麦子/一年跳过/十二间空屋子和一些花穗/从一口空气/跳进另一口空气/我是深刻的生命(《跳跃者》)诗人运用了隐喻的手法,一年跳过的"十二间空屋子"正是匆匆流逝的十二个月。
文章TAG:麦田 坏孩子 守望 之梦 麦田的梦什么意思 一个坏孩子的守望麦田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