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和尚是佛教,自称“贫僧”。那么,为什么和尚不叫“贫僧”而叫“老衲”了呢?佛教,是在东汉汉明帝刘庄时(公元67年)传入中国的。两位印度僧人迦叶摩腾、竺法兰,是由汉明帝派去迎接的人陪同下,来到了我国洛阳传教的。这两位僧人,带着经书和佛像,开始翻译了一部分的佛经。汉明帝见状,就地建了我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
我国时兴道教。佛道两家在一起谈经论道,相互融洽,相互影响。佛家自称“贫僧”,道家自称“老衲”,随着时间推移,佛家随乡入俗,处于礼节,也自称为“老衲”了,久而久之,佛道两家,在礼节上有不分家的感觉,和尚在使用“老衲”这个词时,往往与“贫僧”相联系。“贫僧”是歉意,时间久了,“老衲”也有了自谦的寓意了,最终,“老衲”成了和尚的专用词了。
现在可以确定了。“老衲”所指的就是和尚,虽然其称谓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衍化,但已证明:“老衲”是指和尚所穿的,用许多碎布补缀而成的衣服。在与人交流时,和尚使用“老衲”这个词,是一种涵养、素质较高的修行,其中还带有礼节性的自谦之意。综上所述:老和尚自称“老衲”,不仅仅是老和尚,年轻和尚也使用“老衲”这个词了,因为,使用“老衲”这个词,既能看到自己所穿的衣服,又能说明自己的身份,还能表达自己带有礼节性的自歉。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是什么意思?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是一句时下流行的网红语。若论传播程度,估计可以和抖音那句“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有得一拼。仔细搜一下这句话的出处,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因为这句话接下来的句子,有很多个版本,分别指向了不同的结局。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如今的爆款句子,是一千多年前的诗仙李白给起的头。他大概……想不到自己能引领潮流一千年以后吧。
楼下已经有很多人详细回答了这句话出自《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答主就不展开细讲了。我想强调一点的是,彼时的李白,在戴天山访学时,尚且不到二十岁。与他后来狂放不羁、举樽对月的形象相比,这时的他是多么少年意气,也因此,能从他这时的诗里,见到如此清丽爽朗的句子。“林深时见鹿”的下一句,本来挺佛系的,是“溪午不闻钟”,无关情爱羁绊。
到了网络时代,被现代的创作者续了一句“海蓝时见鲸”,画风一变,倒也不显突兀。毕竟大海与森林,鲸与鹿,都是悠远、灵动、颇有想象空间的意象。也无怪乎,这个句子很快流行了起来。回到题主的问题,想知道的是,前女友表达的是什么深意。答主简单直接地来猜,她没说出口的,或许是这两个句子传播较广的第三句——梦醒时见你。
文章TAG:头陀 道人 换上 服饰 所以见道人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换上头陀服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