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前的水重,表明伏水重,秋天雨水少。若立秋后地水重,秋天雨水多,有可能形成秋涝。立秋时节,少食二瓜1、冰镇西瓜西瓜,是很好的清热消暑水果,适合夏季食用,立秋“啃秋”可以适当吃点,但不宜过多食用。并且,冰镇西瓜,尽量不要再吃了。西瓜,本就性质寒凉,容易伤脾,冰镇习惯,对脾胃损害更大。立秋之后,再吃冰镇习惯,会伤脾胃,容易导致腹泻、腹痛等。
2、丝瓜老一辈人有“立秋后不能吃丝瓜”的说法。丝瓜,可清热,夏令暑热,吃丝瓜甚好。然而立秋之后的秋丝瓜,不宜多食,其性寒凉,容易损害脾胃健康。立秋时节,多吃三白1、莲藕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立秋时间,吃点莲藕,可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莲藕生食,能清热润肺、凉血行淤。如将鲜藕压榨取汁,其功效更佳。
莲藕熟吃,可健脾开胃,止泻固精,安神健脑,延年益寿。2、雪梨立秋时节,梨是不错的选择。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可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可以生食、榨汁,也可以炖煮或者熬膏,养阴润肺,是不错的选择。3、银耳立秋后,天气越来越干燥,要注意“防秋燥”。此时,多吃点银耳,可滋阴作润燥,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立秋时节,做好四件事,秋冬少生病,更健康第一件:防秋燥,护好肺肺主秋季,秋气应肺,金秋养肺最为适宜。燥为秋季之主气,而肺为“娇脏”,是外邪病毒第一个侵犯之地。肺部,最怕“寒”,在寒气到来时,往往第一个沦陷,因此,立秋好时节要养肺。对策:多饮茶立秋后,多喝茶水,可滋阴润肺,防秋燥,保护肺部健康。尾参茶,泡水喝,可滋阴止渴,补气益五脏,滋润肺部,改善干咳少痰。
《神农本草经》将其尾参列为上品,用其泡水,可改善咽干舌燥,对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干舌燥有效。经常用其泡水,润肺生津,是保护肺部不错的选择。老虎姜茶,归于肺经,性质平和,补阴作用强,泡水喝,可润躁补气。既能通过直接补阴,以润肺燥,又能通过补气,以生津而润肺。老虎姜,既有较强的补阴之力,又有一定的补气之能。
常用于多种慢性病以气阴两虚为主的症候。所以,经常用老虎姜泡水代茶饮,对于肺部健康,也十分有益。第二件:防中风,养血管立秋后,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是各类疾病爆发的阶段。立秋后,人体毛细血管收缩,大脑负荷加重,会引起血压升高,诱发中风。有资料表明,约有70%的中老年人,易在秋季发生中风。所以,立秋之际,一定要注意防中风,养护好血管健康。
对策:喝好三杯水主动喝水,有助于改善血液粘稠,预防血栓,降低中风几率。每天,要喝好“三杯水”。第1杯:睡前喝200ml温水第2杯:起夜时喝100ml温水第3杯:早上起床刷牙后喝200ml温水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因为“麻烦”而忽视了这三杯水!第三件:防暑热,健脾胃虽然到了立秋节气,但是,此后还有“一伏”。
高温酷暑依然在,此时,一定要注意防暑热,以免中暑。立秋到处暑,还在「长夏」,脾胃健康,十分重要。《脾胃论》里说:「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这是脾胃病发病的一个规律,自古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一说。对策:拍打足三里中医理论上认为,早晨7-9点主胃经,中医把胃经被称为“长寿经”,并途径膝关节。
饭后20分钟左右,用手反复摩擦膝关节,可以使胃经通畅。同时,拍打小腿外侧,足三里穴,5分钟,可生发胃气、燥化脾湿,有助延年益寿。第四件:别盲目“贴秋膘”立秋后,进补是必要的,但进补不可以乱补,应注意避免以下问题。忌无病乱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现代人,大多数营养代谢过剩,盲目“贴秋膘”,容易导致肥胖,损害健康。
文章TAG:立秋 趣说 民俗 江苏 立秋吃瓜是什么意思 趣说江苏立秋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