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些地方还规定了,如果是母亲去世了,一般是用右手來摔,如果是父亲去世了,则是用左手來摔。而且在摔孝盆子的时候,讲究的是一次性摔碎。如果没有摔碎,那则会认为不吉利的。不过这样的事情有时候也会遇到,如果一次没有摔碎,那是不能捡起来摔第二次的,往往就是用脚一脚把它踩碎就行了。除了这个讲究以外,摔孝盆子人选也是有说法的。
正常情况下都是由长子来完成,如果长子不在世了,就由长孙来完成。如果是无儿无女的老人去世了,那一般都是由干儿子,或者是侄子来完成。 在过去农村里,有些人家确实没有儿子也没有女儿,所以就会抱养一个干儿子,然后就给老人养老送终。而老人去世之后,干儿子就要摔孝盆子,当然他也会得到一些好处的,那就是继承老人的家产。
农村俗语“五十望人三不争,六十望棺三不有”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人到了50岁是生命的一个驿站,阅人无数,经事太多,丢掉了幻想,看清了理想;60岁以后是人生中的黄金年华,十分美好且又很珍贵,毕竟是进入老年了,唯一不能重演的就是人生。50岁、60岁及以后的人,前半生已经没有对错,只有“成长”。怎么用后“半生”来书写人生?其实“五十望人三不争,六十望棺三不有”的俗语已经指点了“迷津”。
这句民间的俗语是什么意思?说的有道理吗?五十望人三不争人到了50岁,儿女都应该长大成人。如果结婚早的话,已经是做 爷爷奶奶的人了。子孙绕膝的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追求。而自己的身体也一天天往“下坡路”走,有些事情也该放手了,毕竟自己的精力有限。应该让孩子担当起家庭重担,成为家里“主心骨”。这也许就是“五十岁望人”的含义。
既然“易主”了,就该“放权”了。同时要尽可量的做到“三不争”。其实,这里的“三”,并非实指。就是说,孩子已经大了,也该锻炼他们独当一面的能力,不要总在争“话语权”;他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了,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派,不要过多的去干涉;不论谁来当家,其最终的目的无非是增加家庭的收入,不去争夺其支配权等等。
俗话说,“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了50岁以后,学会放手,看淡一些事情,不要什么都想争。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让他们自己为人处事,出人头地。“争”得多了,容易产生家庭矛盾,再说了自己的身体不允许,精力也不允许。六十望棺三不有在以前,人的寿命比较短,六十岁都是高寿。因此,有些人家还会提前做棺材,即做寿材。也就是说,人只要过了花甲,对任何事情都看透了,也看淡了。
反正也是即将入土的人,就看怎么过“晚年”生活呢!这也是“六十望棺”的意思。至于“三不有”,“三不争”的“三”一样,并不是实指。是说60岁以后的人,不要担忧孩子活得好不好,能不能挣到钱?孩子们都大了,你的担心只会自寻烦恼;不要抱憾人生的患得患失。都已经60多了,各方面没有条件了。折腾不起年龄,你根本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不要期望过多。
到了这个年龄,不要还想着为这个家再创造点什么,也不要老想着还有未完成的事。其实,你已经尽力了。只要你身体没啥大病,不给孩子们增添负担就已经不错了。搁在现在,60多岁的人,并不是很老。还有二三十年的大好时光。不是嘛,好多60多岁的农民还在打工,还在种地。即使退休职工,有的还想找活干,有技术的还想被聘用挣钱呢!“六十望棺”的说法,完全不适合于现代。
不过,“三不有”的观点还是应当得到认可的。我们的老祖宗也在日常的生产劳动和平凡的生活中,不断地认识和发现,用他们的智慧总结出“五十望人三不争,六十望棺三不有”的俗语。在今天看来,已不再那么适用,但在当时物质匮乏,信息不发达等条件相当落后的年代,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和启迪作用的。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仅仅只能做为一个参考。
文章TAG:时柱 官才 八字 代表 时柱官才伤代表什么意思 八字里的才伤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