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牌位和老人遗像的保存和安放是同等的有用和重要。老人过世了做的再多也是枉然,最好的做法还是在老人在世的时候多尽孝才是对的,老人去世,过了三周年纪念之后,遗像及牌位不轻易多用,只是比他(她)辈份大的人和同辈比他(她)年令大的人,和配偶去世后,丧葬事,三周年红事,必须供奉摆放。
1、祖宗牌位如何摆?
按传统宗法制度是:左昭右穆。《礼记·王制》规定:“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立庙为祭祀,始祖庙居中,周人奉后稷为始祖,故后稷庙居中,其以下先王按左昭右穆排两边。周朝建立始于武王姬发,但其父文王是是奠基者,故以文王为昭祧庙,居左;武王居穆位,享穆祧庙,
文王开基,武王伐灭商,功德至伟,故文王昭祧庙、武王穆祧庙与始祖后稷庙三庙,万世不毁(为不迁之庙)。以下各王庙按辈份左昭右穆排至四庙(为代迁之庙),与始祖庙、昭祧庙、穆祧庙而七,是为“天子七庙”,若超过七庙,便“亲尽庙毁”,须毁先庙(“万世不毁”之三庙除外)建新庙,即依次把前面的昭庙、穆庙毁掉,其神主(牌位)移至始祖庙仍按左昭右穆排,再为新逝之王按昭穆序位立新庙。
需要说明的是,周王父子相传为嫡长子继承制,兄弟、叔侄继位为非法,若嫡子一系断绝,便须从下一辈中挑选一人(一般为崩王侄)过继承祧。故昭穆左右横排相对者必是父子,而每边纵列相连者必是祖孙,所谓“庶人祭于寝”,普通百姓只能寝祭。唐朝始创私庙,宋改为家庙,后世又有祠堂,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自此称家庙为祠堂。
2、如何处理老人的遗象?
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家中老人的遗像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有点沉重了,但是确实是每个家庭都要考虑的问题。家中老人过世之后都会保存有遗像,问题当中提到的遗像指的是那种老人过世的时候会在灵堂当中摆放的带有相框的照片,这个问题其实让我想到了自己家中的情况。本人的爷爷过世的比较早,那时候家中条件差,并且那时候村子里面也没有什么照相馆,父亲就请了一位在村子里给人画像的师傅给爷爷画了一张遗像,
爷爷的丧事办理完之后,爷爷的遗像就被摆放在了堂屋的桌子上,一进门就能够看到爷爷的遗像。因为父亲是老大,遗像就放在了我们家,每年过节父亲还会将家中的饭菜给爷爷的遗像前摆放好,我们这边一般情况下家中的长辈去世之后,遗像一般都是要在堂屋摆放三年的,然后将遗像收起来,那时候爷爷和奶奶的感情很好,奶奶不愿意将爷爷的遗像收起来,她说感觉这样就做爷爷会被遗忘的,就这样在奶奶在世的时候爷爷的遗像一直都是摆放在堂屋的桌子上的。
2003年那一年奶奶去世了,那时候家中的条件已经不错了,但是由于奶奶走的比较急,没有留下来什么照片,父亲将奶奶比较好的日常照拿去照相馆扩大成了遗像,后来爷爷奶奶的遗像就一起摆放在我们家的堂屋里。再后来家中盖了新房子,爷爷奶奶的遗像就一起收了起来,每年爷爷奶奶的生日、八月十五、春节这些节日,父母依然会将爷爷奶奶的遗像拿出来摆放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再将过节的饭菜给爷爷奶奶的遗像前摆放好,以表示怀念,
长辈的遗像如何处理这是一个比较私人的问题,你可以摆出来,也可以收起来。如果觉得遗像经常摆放在家中会对生活造成影响,那就收起来,老人过世了做的再多也是枉然,最好的做法还是在老人在世的时候多尽孝才是对的。而且怀念老人不仅仅是要把遗像摆出来就行了的,而是要记在心中才是,(三)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3、把老人的牌位带回家,该怎样处理?
老人的牌位和老人遗像的保存和安放是同等的有用和重要,保存这两样物件是很有必要的,这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如家谱一样的有意义。如何使用及保存这两样物件,我说说我们长安这一带的做法,老人去世,过了三周年纪念之后,遗像及牌位不轻易多用,只是比他(她)辈份大的人和同辈比他(她)年令大的人,和配偶去世后,丧葬事,三周年红事,必须供奉摆放。
文章TAG:牌位 安放 祖宗 老人 老人牌位如何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