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神到底是腊月23,还是24。祭灶神到底是腊月二十三,还是二十四呢,这也是祭灶神习俗的由来,其一直流传至今,关于祭灶神的习俗起源,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现在已经无从考究了,我老家香火堂入门左下方是为灶君特设有神位的,平时做节,入香火堂是先祭拜祖先,然后再拜祭灶神,但在腊月二十三,却要以灶君为主,先拜灶君再拜祖宗。
1、民间祭灶神,到底是哪一天?有什么说法吗?
自懂事起,就知道腊月二十三是灶君节,又叫过小年夜,我这里的民间是当一大节日看待的,家家户户都会置为祭品贡品拜祭灶公。今天就是腊月二十三灶君节,家家户户都在做节而忙,不少已开祭拜了,灶神,民间又称灶君、灶王,灶公,灶王爷,东厨司命,灶君菩萨等,传说灶神手下有五方五帝灶君,曾灶祖灶,灶子灶孙,运火将军,进火神母等三十六神,专门管理人间住所,记下每家人的善恶,夜半上奏天庭。
灶神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时,要供上许多糖瓜果饼,以此糊住灶神的嘴,不让灶神上天讲人家的坏话,让灶神满意,多讲人家住家的好话,尽说甜言蜜语,保全家平安。自小就听母亲讲灶君的故事,完全当灶神拟人化,十多岁时再听母亲讲灶君,我就提出疑问:灶君灶王爷怎么总象长不大的孩子,年年被大人买糖果饼来哄骗,听大人糊弄?既然是神,能上天,人间的这点儿意思也看不破?母亲不允许我有怀疑,并千叮万嘱不能对别人乱说,不能有对神不尊不敬,
自小在农村长大,祭拜灶君是非常熟悉的。我老家香火堂入门左下方是为灶君特设有神位的,平时做节,入香火堂是先祭拜祖先,然后再拜祭灶神,但在腊月二十三,却要以灶君为主,先拜灶君再拜祖宗,每到腊月二十三,就要先放下其他事,祭拜灶君就成了头等事,早早就要拜灶君作准备。我香火堂内的人多好饮,总会借过节机会多饮多食,那贡品祭品自然就更丰富,人又好攀比,不甘落后,小时家穷,我家年年次次都是最差的,但却多是先去祭拜的,
腊月二十三,灶君是主,先祭拜灶君,灶君神位边年年帖着这么一副小对联:上天言善事;下地降平安。祭拜灶君时要讨好灶君,多讲灶君好话,再默求祈许灶君上天多讲美言,保一家平安,要十分虔诚恭敬,不可有半点儿不恭样。祭拜了灶君,就到祭天神再到拜社主土地,最后再祭拜祖先各神灵,灶管一家饮食平安,历来都被人重视,从传统祭拜灶君上,可反映民间俗习及一些人的思想心态。
2、今天农村叫做小年,你们都是怎么去祭灶的?
在家们皖北农村,晚上吃饭之前在厨房灶王爷牌位前点上香,放上供品,主要有水果、馒头、饴糖等,家中主人祷告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保佑全家大人小孩一年平安,来年逢年过节的时候供品不断等吉祥言语,现在年轻人不讲究了,过小年只是晚上放烟花鞭炮以示庆祝。过去老辈人到这天要叮嘱全家人,送神的日子不要讲不吉利的话,一言一行都中规中矩,
小年这天还要打扫卫生,房屋里外、特别是厨房要擦抹干净,体现农村人对灶神的尊敬。祭灶也是一种年味,过去农家这天会做饴糖,小孩在这天会特别高兴,平时很难吃到糖,在这天都能品尝,现在生活好了,各种糕点糖果常年不缺,感觉没有多少好吃的东西能吸引孩子们。年前年后的习俗历代沿续,是年味,也是乡愁,进入腊月,在外的游子们开始数着日子准备回家过年,家乡的亲人也盼着外出游子平安回家。
3、祭灶神到底是腊月23,还是24?灶王爷又是谁?
祭灶神到底是腊月23,还是24?灶王爷又是谁?对于灶神是谁,在民间的说法比较多,有些说是炎帝、有些说是皇帝,还有些说灶神是一个老妇人,不过流传比较广的一种说法是灶神是一个张姓的男子。在民间的传说中,民间有一个叫张万仓的男人,娶了个媳妇叫郭丁香,但是结婚了以后,由于媳妇不能生育,这个张先生每天依然花天酒地,还把妻子也休掉了。
可是很快他就花光了全部的家产,最后被沦落成为了一个乞丐,到处挨家挨户乞讨,有一天,张万仓乞讨到了前妻家中,了解到前妻在被他休掉以后,因为轻生而自杀,可是被一个樵夫救下来了。后来就结为夫妻了,并很快为他生下了一儿一女,看到前妻过得这么幸福,张万仓也明白了并不是妻子不能生育,而是自己的原因,想到自己过去的事情,张万仓羞愧难当,最后就钻进了灶膛里面而被烧死了。
文章TAG:平时怎么祭灶神 祭灶 腊月 平时 平时怎么祭灶神 祭灶神到底是腊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