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谱上的名字都是按照家族定好的辈分取一个字,然后再给孩子取名。有的家族是最后一个字作为辈分识别,有的是第二个字,我知道的是孔子,孟子,曾子等,他们家族的辈份字有很多一样的,比如招,现,庆等,不用担心到时候生了孩子,家族还没有定下辈分字取名不够用,一代人和他的父母儿女共同生活的平均时间是27年,即一“世”,大约30年一代人。

1、家族辈分排序和取名时关于辈分的讲究到底是怎么来的?

家族辈分排序和取名时关于辈分的讲究到底是怎么来的

题主说的应该是字辈。如果要论到字辈最早的起源,应该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昭穆制”,昭穆制规定“父昭子穆”,父为昭、子为穆,不断循环,但仅限父子,此后随着时间的发展,汉代至隋唐时期,是字辈逐渐形成时期,此时字辈开始扩展至同祖兄弟之间使用,如东晋陈郡谢氏谢安二子,谢瑶、谢琰,均从“玉”旁。至宋代,字辈才逐渐完善,而标志就是赵匡胤为其兄弟三人每支拟定字辈;明代朱元璋时继续采用,为其二十多个儿子和侄孙分别拟定二十字字辈,

2、辈分字是按照什么来的?

2、辈分字是按照什么来的

字辈通常是在纂修族谱时议定,有的是族人自己拟定,有的会请当地名人拟定。字辈的确立方式多样,如有的是从古诗词、古籍经典内容中选取成句,带有美好的寓意,或是反映祖先的恩德、或是对后辈寄予厚望,如“仁义礼智信、培德家声远、忠孝能定国”,“仁义传先圣”、“道德传芳远、诗书启后长”等;有一些是叙述宗族发展历史或者发展内容的,如四川威远罗氏家族字辈为“万世永昌大、孝友必贤良、善庆存诗训、养正绍书香”,其中好“善庆”是祠堂名,“诗训”指罗氏元末入蜀时始迁祖以诗为训,“养正”是罗氏兴办的养正学堂,

3、按辈分怎么起名?

3、按辈分怎么起名

辈份相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一个家族里,每辈依次取五行相生中的一行为名。另一种情况是在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同一辈人中,兄弟姐妹各取一行,如古代一家有兄妹五人,老大取名栋,老二名字为烽,老三名基,老四名钰,老五为冰。一家人木火土金水五行俱全,和谐相生,一般情况下,五行之间都是处于平衡状态的。从这一基本原理出发,数理学家认为人的姓名也可以由五行划分,如钟、钱等姓属金,杨、李等姓属木,江、黎等姓属水,耿、炎等姓属火,垣、墨等姓属土,同样,名字中用刚、利等字属金,艺、营等字属木,鲜、云等字属水,明、昌等字属火,山、珍等字属土,

明朝皇帝自明成祖朱棣开始,按五行辈份相生取名。明朝皇帝,除开国皇帝朱元璋外,以下按五行相生关系依次取名:成祖——朱棣(木)孝宗——朱祜樘(木)仁宗——朱高炽(火)武宗——朱厚照(火)宣宗——朱瞻基(土)穆宗——朱载垕(土)英宗——朱祁镇(金)神宗——朱翊钧(金)宪宗——朱见深(水)光宗——朱常洛(水)从明成祖朱棣开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完成一个轮回,然后又是水生木,开始第二轮循环,

4、家谱里的辈字有三四五六七八个字为一个排列句的,有不成句的单字的,其中是根据什么起的?

传统家谱上的名字都是按照家族定好的辈分取一个字,然后再给孩子取名。有的家族是最后一个字作为辈分识别,有的是第二个字,这些识别标志字,有的是多个单字,比如“长,万,旺,庆,恒”等比较吉祥如意的单字。有的是家族先人把比较吉祥兴旺的字,排列成一首诗歌形式,或者干脆把家训内容作为辈分字,比如“勤俭岁月长,家和万事兴”。

第一代是勤,第二代是俭,以此类推,也有的人从典籍里取字,比如从《周易》《诗经》等,取,泰,坤,洲等字。古人讲五行或者风水,或者是民俗之类,根据当时的情况给孩子取大名,正式的名字,一般再起小名,农村传统,小名越贱越好养活,比如狗剩,多多,猫蛋,铁锤之类;有人没儿子,生女儿就起招娣,盼娣,引娣。或者干脆利索,叫大发,旺旺,

不用担心到时候生了孩子,家族还没有定下辈分字取名不够用,一代人和他的父母儿女共同生活的平均时间是27年,即一“世”,大约30年一代人。从家族最晚辈开始,如果定下5个字,那么它就可以用30年×5=150年,实际上用不了100年,家族就有聚会之类,取辈分名无需担心,我知道的是孔子,孟子,曾子等,他们家族的辈份字有很多一样的,比如招,现,庆等。


文章TAG:家族辈分是怎么轮的  辈分  家族  家族辈分是怎么轮的  辈分字是按照什么来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