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阳系中,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有着自己的磁场,特别是木星的磁场,强度几乎比地球大了十倍,表面磁场强度达3~14高斯,而地球表面磁场强度只有0.3~0.8高斯,而且木星磁层的范围更大,结构也复杂,一些木星探测器发现在距离木星140万~700万公里之间的巨大空间都是木星的磁层,木星的四个大卫星都被木星的磁层所屏蔽,使之免遭太阳风的袭击。
1、气态星球的内部是什么结构?木星的引力是如何产生的?
感谢头条问答的邀请!对于气态星球的内部是什么结构?木星的引力是如何产生的呢之话题,我个人认为,所谓气态星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气态现象,而是物质存在的质量和密度较小现象,就像松散较轻的物质形态一样。气态行星的物质与岩质行星的物质,都是由太阳历来持续核聚变燃烧所释放出来的尘粒流物质围绕不同轨道运行逐渐聚集积累的阶段性结果,而太阳释放的尘粒流物质物质主要含有:二氧化碳、氮、氢氧(水)和有毒化学物等元素,这是构成太阳系所有卫体物质的主要元素,也可称之为:自然定体物质,
气态行星也不例外。因而,气态星球内部的物质结构也是由上述基本元素所构成的,都是同一样的自然定体物质,只是球心物质的质量与密度相对较大,是从里到外物质比重渐轻的物理表现现象,气态行星距离太阳越远的其物质的比重就越轻,行星距离太阳越近的其物质的比重就越大。此外,至于木星的引力是如何产生的呢?木星有两种引力现象:其一是围绕自身轨道而进行圆周循环运动的公转引力现象,这种引力现象来源于太阳磁场之中间区性的磁力线圈之轨道,并在太阳随机自转过程,产生圆周牵引力作用而形成的物理现象,
2、热木星是如何形成的?
热木星(HotJupiter)是指其公转轨道极为接近其宿主恒星的类木行星,这类行星在其他的星系可以找到。它们的大小可以比木星大,而轨道可比水星到太阳的距离更近,可达0.05AU,被认为在距主星2.7AU附近形成气体盘并压缩物质。在这个距离上,有足够多的固体原料来形成核,也有足够的气体以形成巨行星,当它的质量达到1木星质量左右的危险边界时,它和原行星盘之间的万有引力使行星失去角动量,从而螺旋式地趋近主星。
太阳系周围没有热木星存在,只有像地球、火星这样的岩质行星,20年前,科学家证明太阳系外存在热木星时就感到疑虑,大型气态行星几乎都位于恒星周围,不像太阳系中的木星,也因此得名热木星。到目前为止,热木星的形成理论认为热木星的迁移来自早期行星盘形成的不稳定,导致热木星向内侧迁移,目前来说,热木星的身世仍旧是一个谜。
3、木星大红斑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几百年还没散掉?
木星大红斑,又被人形象的称之为木星眼,它实际上是一个超级大的风暴漩涡,长约2.5万公里,高度1.2万公里,可以装下3个地球,从人们发现它到现在,它已经不停地旋转了350多年了,它会改变颜色,但却从未消失过。被这只眼盯着看了350年,你害怕吗?如下是人类卫星近距离拍摄的木星眼的情况,可见其丰富的色彩和气流变化,大漩涡里实际上还有数百个小漩涡,
木星也不光存在这一个大眼睛,实际上这种旋涡在木星上非常常见,只是没有这么大。木星是一颗巨大的气态巨行星,氢氮等气体占了这个星球的大部分体积,木星眼颜色的变化,这可能是这些化学物质被阳光照射分解所致,也可能是在漩涡中各类物质反应所产生的颜色,它有时候呈现红色,有时候又呈现出白色,这个巨大风暴的形成原因仍是一个未解谜团,它为何能够持续存在?科学家们的说法也不尽一致。
一般认为木星眼的区域是木星上一股神秘的能量来源,一直在对这片区域的大气进行加热,从而形成了这样的天文奇观,木星眼可以看做是木星对外的一种能量奔流。木星的大气运动非常的剧烈,这也是木星穿了一条条纹围裙的原因,根据科学家们的观测,木星眼的尺度实际上在不断地缩小,未来几个世纪,它有可能消失,好玩又有趣的科普知识,欢迎关注本姑娘!。
文章TAG:木星是怎么诞生的 木星 引力 诞生 木星是怎么诞生的 木星的引力是如何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