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为什么现在出土的都是楚简其他5国的竹简书都没有

你说的有问题,不仅仅是楚国竹简出土,秦国、魏国的竹简都有过出土。根据出土的魏国竹简,历史上有人编写过“竹书记年”,颠覆了很多传统上的历史认知。湖北睡虎地秦简的出土,也对研究战国、秦时代的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助益甚多。
没看懂什么意思?

为什么现在出土的都是楚简其他5国的竹简书都没有

2,现在出土的战国竹简是不是只有楚简和秦简

个人人为楚国国都郢在南方,而它的大部分土地也在南方,不像中原多战,而中原国家战火多发所以并没有存在多少竹简 而且竹子南方生长居多 所以楚简多 只是个人认为纯手打希望采纳
楚国属于先秦时期,此时尚是诸侯国众多,各国文化有较大差异的时候,各国文字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而在秦国统一六国后,重新创造自己的字体,在秦国产生了隶书和小篆,主流文字是小篆,那么简牍的发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并行小篆与隶书的书写,在书写的过程中出现的速度的快慢也直接导致风格的差异分化,这样下来也逐渐形成属于秦国的独特文字!

现在出土的战国竹简是不是只有楚简和秦简

3,楚简的郭店楚简

郭店楚简,是中国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纪山镇郭店一号楚墓内的竹简,1993年10月出土,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原装书。郭店楚简共804枚,其中有字的竹简有726枚,字数有13000余个,全部为先秦时期的儒家和道家典籍,共18篇。儒家典籍有《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三篇);道家著作有《老子》(甲、乙、丙)三篇、《语丛》(《说之道》》和《太一生水》;儒道共同著作《五行》。秦始皇在焚书坑儒中将大量先秦书籍焚毁,而郭店楚简则幸免于难,提供了很珍贵的历史资料。德国汉学家瓦格纳教授评价说:“世界上只有1947年埃及出土的大批基督教的佚书可与郭店楚简的出土相提并论”。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说:郭店楚简出土以后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

楚简的郭店楚简

4,楚简帛书和楷书对照

楚简帛书从笔法上看,楚简帛书的书写,中,侧锋并用,用笔起讫分明,表现出明显的笔法意识和风格归属,一些线条和笔画时见顺势掠出和回锋映带的笔致,有后世隶,行,草书意趣。观其用笔特点和风格特征,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其一是侧风起笔,运笔重按轻提者。其二是藏锋起笔,中锋行笔者。其三是露锋起收,行笔中有按顿变化者。 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 钩)等笔画,使结构上更趋严整。如《武威医简》、《居延汉简》等。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所以称为楷书,一直沿用至今。

5,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书

1993年10月,郭店楚简出土于沙洋县纪山镇郭店一号楚墓.这是一次轰动全世界的考古大发现.郭店楚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原装书.共804枚,其中有字简726枚,简上字数13000余个.经古文字专家研究整理得知,郭店楚简全部为先秦时期的18篇典籍.其内容为儒家和道家两派著作.道家著作有《老子》(甲、乙、丙)三篇和《太一生水》,儒家著作有《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四篇).众所周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使先秦大量的学术典籍付之一炬,但郭店楚简在此之前深埋地下,逃过了这一劫难,得以重见天日.郭店楚简的出土解决了中国儒家思想发展史上遗留的重要学术问题,填补了孔孟之间一百多年的思想理论空白;向我们展示了先秦时期儒道两家和平共处的信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最古老的宇宙生成模式.郭店楚简因其内容丰富,价值独特.1998年《郭店楚墓竹简》一书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并向海内外公开发行后,引起了中外学者研究古书的热潮.德国著名汉学家瓦格纳教授称“世界上只有1947年埃及出土的大批基督教的佚书可与郭店楚简的出土相提并论”.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这样评价:郭店楚简出土以后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目前,在我国许多高等院校还专门开设了郭店楚简的课程.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也将因郭店楚简的出土增添新的内容.
郭店楚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原装书.共804枚,其中有字简726枚,简上字数13000余个。  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郭店一号楚墓M1发掘出竹简,共804枚,为竹质墨迹。其中有字简730枚,共计13000多个楚国文字,楚简包含多种古籍,其中三种是道家学派的著作,一种儒道共同的著作,其余多为儒家学派的著作,所记载的文献大多为首次发现,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郭店楚简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点,而且字体典雅、秀丽,是当时的书法精品。郭店楚简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哲学、思想史、古文字学、简册制度和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推荐美国人著作的《全球通史》,系统、全面。 我17岁的时候读的这本儿书,你15了,也差不多。 按照你的要求里面的个人见解也不算很少了,跟以往的教科书就不是一会儿事儿。人家写书不是按照什么历史意义这类的教条来写的,很多地方你仔细读读就明白全局意义,不是站在哪一国、哪一民族的立场上,而是站在全世界全局的大环境上。你要愿意,这是很值得读的一本儿书。 但是,希望你读的时候也顺便看看其他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读物。这毕竟是写全世界的书,不可能太详尽,那样的书,以后可能会有,用以前的技术手写,没人能单独写完。

6,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楚简成果贡献

“清华简壹”所收九篇中,《尹至》等前八篇都属于《尚书》或类似《尚书》的文献。《尚书》是研究先秦历史最重要的典籍,是古代历史文献的汇编,传说孔子选编的《尚书》有百篇之多,但经秦代焚书,大多失传。汉初济南伏生只传28篇,称《今文尚书》。汉景帝末(或说武帝时),曲阜孔壁发现《古文尚书》,比伏生所传多了16篇,后又佚失。又有杜林在西州得到的“漆书”本,也亡失了。从那时到现在的两千多年来,清华简是首次发现《尚书》以及类似的典籍。 《保训》一篇,简文讲述周文王临终前对其子武王的遗言,提到尧舜和商朝祖先上甲微的传说。篇中所包含的中道思想,富有哲学意义。 传世《十三经注疏》中的《尚书》里有说是出自孔壁的《古文尚书》,经过宋代以来许多学者研究,已论定是后人伪本,但仍有争议。清华简中真古文《尚书》的出现,有助于解决这方面的纠纷。清华简还证实了传世《逸周书》中的一些篇是可与《尚书》比肩的重要文献。如《皇门》、《祭公》两篇。《皇门》记载了周公训诫群臣献言荐贤、助己治国的相关内容,《祭公》是周穆王时大臣祭公谋父临终的嘱托。这两篇文字古奥,很多地方可以与金文相对照,将其与传世本对读,可以纠正传世本中的许多问题。 李学勤说:“《程寤》篇此次重现于世意义重大;同时,此次竹简中发现了较完整的《金縢》,亦可对现有《金縢》作重要订正。”同样具有重要订正价值的,是《皇门》与《祭公》两篇。李学勤认为:“《逸周书》在历史上未得到很好重视,20世纪以来学者们将出土的金文与其中不少篇章对读,发现许多应是西周流传下来的文献,但由于流传过程中多处出错,影响了学者们对它的利用。《逸周书》中《皇门》与《祭公》两篇,目前学术界普遍相信为西周文献,但正由于上述原因,始终未能很好整理。”而在这批“清华简”中,《皇门》与《祭公》两篇均相当完整,依据竹简内容,可判定它们一定是西周作品,同时可据竹简修订传世本中大量错误。 “清华简壹”收有《楚居》一篇。体例类似传世古书《世本》中的《居篇》,详细地叙述了历代楚君的世系及居处建都之地,从传说中楚的始祖季连开始,一直讲到战国中期的楚悼王(公元前401-前381年),列举列世建都的地点以及迁徙的原因。其中许多地名可与已发现的楚简联系对照,为楚国的历史地理研究及文物考古工作提供了大量线索,将推动楚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篇中记述楚人的居处迁徙,可以证明《史记·楚世家》所记大部分正确无误。但也有多处不合,结合其它文献记载,可据以勘正。篇首叙及楚国先祖传说,并提到楚祖与商王盘庚的后人有关,以及楚与鄀的关系等。 收入“清华简壹”的九篇竹简,都是以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字书写的,具有特殊的结构风格。其中《金縢》、《皇门》、《祭公》等有传世本可相对照,可以新识出一系列楚文字,对于推进楚文字研究有很大帮助。 “已经公布的材料,出现了一些古文字新字形和新用法,一些词语可以与传世文献或西周金文铭辞相互发明,这些对先秦汉语史和汉字史研究都是非常珍贵的。”安徽大学教授黄德宽评价,清华简数量庞大、内容重要,对战国文字乃至整个古文字的研究必然会产生重要影响。
b

文章TAG:楚简  为什么  什么  现在  楚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