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基本立场。印度哲学尤其是大乘佛教认为,万物都是毛线团一般的东西,所谓个体,都是毛线团缠绕在一起的假象,真相是个体是关系的属性,世上只存在关系,也就是“缘”。中国哲学认为,所谓关系、所谓个体,是同一种玩意儿在不同情况下的显现,不能说谁主谁次,关系与个体在逻辑体系中,是等价的要素,简单把一种归为另一种,本身就是没有看清现实。

所以,基于亚里士多德实体说基础上的西方,基本上基于实体式思维去认知世界、思维世界、展开实践行动。机械物理科学,是这么催生的。这是一种自然数的思维。基于“缘起缘灭”的关系式思维,类似数学中的“集合”思维,一切都是集合体,这种看法也很高明。基于《易经》的“关系式实体思维”,或者说是“实体式关系思维”,最晚到改革开放前中国人认知世界的模式,是这样的。

世界的任何一种现象,在中国人看来,就类似一个“卦”,是动态变化可以“变卦”的。为什么可以“变卦”?因为“卦”本身,代表的是宇宙间六十四类关系状态的可能性,这种关系,就是两个“八卦”之一彼此联动构成的。所谓的八卦是实体吗?其实八卦只是时间“静态”情况下的八种可能性,是由两种要素的关系状态决定的。如果非要划分万物状态的不一样,最大的归类可能,就是划分为对立的两种,所以说,万物的构成要素,只可能有两种。

但是,这两种要素怎么构成万物?从动态的可能性上看,也只能是两种。所以,要素加关系,四种可能性的排列组合,构成八种最终的可能性,这就是八卦。但是,这是从个体的立场归纳的。如果从关系的立场再归纳,排列组合就是六十四种。所以,《易经》讲到六十四卦就停止了。中国式思维,是建立在《易经》思维基础上的。但是,除此之外的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易经》运用,大多数是胡扯,尤其是算命,不过是一种数学运算模型借《易经》彰显自己的牛罢了。

根本上的本质,是中国人思维模式上即重视个体,也重视关系,两种是一件事,同时又是两件事。宋代张载把这种情况,归纳为“一物两体,此天之所以参也”。这三种思维模式那种正确?都正确。中国人跟纯西方人交流,往往很受冲击,其实,他们也很受心灵的折磨,因为,思维模式存在根本的不一样。中国人看佛经,很烧脑,其实,是思维模式的不一样。

但是这不是说哪种思维模式更正确,世界是同一个世界,矛盾律、同一律等等逻辑上的过程,都是一样的,只是人自身的精神出发点不同罢了。事实上,不同的出发点,也完全可以达成相同的成就。例如量子物理,其实是走向了关系式思维看世界的路向,再例如系统论,这是走向了关系加实体的思维路向,这都是西方人从实体式思维出发所达到的成就。

情路坎坷的人有什么特征?谈恋爱多,结婚晚的,一边寻找一边失去?

情路坎坷的人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找对象只看外表漂亮,或者注重物质条件,轻视人的道德和良知,导致自己是花心大萝卜,寻找一个丢弃一个,犹如猴子掰玉米,以为前面还有更好的,结果一路走来,空空如也。譬如,我邻居家庭富裕,父亲是本地一个单位局长,母亲做生意,家中只有一个男孩小阳,长的英俊潇洒,大学毕业考上当地公务员。

有份好工作,有车有房,长的又帅气,父母和亲朋好友给他介绍的女朋友累计不下八十个,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问他为何不满意,他总是说:女孩子长的不漂亮,没有上次那个漂亮,上次漂亮的都没有谈,这个不漂亮更不谈了。小阳35岁那年,终于遇上一个羞花闭月,犹如仙女下凡的女孩红玉。俩人一见钟情,很快打的火热,形影不离,小阳父母害怕夜长梦多,就让俩个人认识不到半年就举行婚礼。

结婚典礼那天,俩人站在一起,新郎英俊潇洒,新娘貌美如花,俩个人真是绝配,就像电影明星一般耀眼,非常引人注目。婚后俩个人搬出去单独生活,一天三餐在外面买饭吃,家里就是旅馆,晚上回来住宿。女孩红玉自从结婚后从来不去婆婆家吃饭,更不用说去帮助婆婆干活了。有次小阳妈妈因病住院一星期,全家乱做一团,小阳请假和父亲轮流陪护,值到妈妈痊愈出院,红玉也没有去医院看望一次。

一年后漂亮的红玉生下一个女孩刚满月,就不辞而别,不知去向。小阳无奈,把婴儿送到父母家里,和父母共同抚养孩子,这次经历可能对小阳造成很大伤害,很长时间小阳都像是霜打的叶子,无精打采。总结:路在自己脚下,怎么走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如果过于追求外在的容貌,和物质条件,不顾内心道德和做人应有的好品质,这种婚姻经不起时间的检验,也容易给自己造成伤害。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人到  这三大  特征  人到最后有什么特征  都有这三大突出特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