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以为蜀军都去救祁山大寨了,就带领司马师和司马昭并中军护卫人马,杀奔上方谷而来。守在谷口的魏延,舞刀拍马,装模作样地和司马懿战了三合,就急急忙忙地败退了。司马懿看魏延带的兵少,就放心大胆地追赶魏延。魏延引五百士兵退入谷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穰星》这样写的:懿追到谷口,先令人入谷中哨探。

回报谷中并无伏兵,山上皆是草房。懿曰:“此必是积粮之所也。”遂大驱士马,尽入谷中。懿忽见草房上尽是干柴,前面魏延已经不见了。懿心疑,谓二子曰:“倘有兵截断谷口,如之奈何?”言未已,只听得喊声大震,山上一齐丢下火把来,烧断谷口。魏兵奔逃无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齐突出,草房内干柴都着,刮刮杂杂,火势冲天。

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乃下马抱二子大哭曰:“我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正哭之间,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司马懿大喜曰:“不就此时杀出,更待何时!”即引兵奋力杀出。张虎、乐綝亦各引兵来接应。马岱军少,不敢追赶。司马懿父子与张虎、乐綝合兵一处,同归渭南大寨。

看,这两小段就是诸葛亮火烧上方谷的全过程。从此以后,司马懿死心塌地地防守营寨,无论诸葛亮如何挑逗、激将、辱骂,他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为了平息魏军众将的心情,司马懿还假惺惺地向朝廷请旨出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司马懿请旨出战不是个天大的笑话吗?派你带兵到前线迎敌,不就是要出战吗?难道是去开联欢会的?和敌方作战是司马懿的本职工作,所以他的请旨就不言而喻了。

魏明帝曹睿果然心有灵犀一点通,立即下旨,所有魏军兵将都坚守不出,违令者斩。这样一直熬死了诸葛亮。上方谷的大火突然被一场骤雨浇灭,这个可以解释。用今天的气象学来解释,就是上方谷的上空突然在短时间内温度骤然升高,空气液化变成水汽,又化成雨水,降落下来。但是,难以置信的是,大火烧了有一段时间,为什么地雷和其它的火器都一直没有引爆。

这就解释不通了。很显然,司马懿父子抱头痛哭了一场,怎么着也得那么几分钟的时间,大火都烧了好几分钟了,人仰马翻的,谷中一片大乱。地雷竟然没有爆炸,火器竟然丝毫无功。真的太匪夷所思了。我认为这个结果的出现是因为蜀军的后勤保障有严重问题。其供应地雷和火器肯定是假劣产品无疑。否则不可能烧了好几分钟,还稳稳当当的,一个也不爆炸。

诸葛亮也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知道,北伐战争不可能取得胜利了。所以,他心中的绝望到了极限。结合李严供应粮草不及时,结合苟安传播流言等等。蜀汉内部人员有魏国的卧底或者是奸细的可能性太大了。他们为诸葛亮提供了不合格的地雷和火器救了司马懿。其实,即使大火烧不死司马懿,诸葛亮也满可以趁机消灭司马懿父子。为什么这样说呢?《孙子兵法》云:利而诱之,实而备之,乱而取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司马懿对诸葛亮采取的是:实而备之,强而避之的策略。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财运  最助  财神  五类  什么最助财运  五类财神助财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