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舀字在形声字里属哪类

舀,不是形声字,是会意字。上为“爪”,下为“臼”,表示伸手从石臼里掏东西。本义:用瓢勺取物
滔 稻 蹈 韬

舀字在形声字里属哪类

2,草字头下面一个舀

dan,四声,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多元输入法(多元汉字与图形符号输入法)输入qfg 即见【蓞】字。这是个GBK字符集汉字,电脑都能显示出来的。但不是通用规范汉字,属冷僻字,一般字典均未收录,网上搜索知:【蓞】dàn 同“萏”。查《打字、识字两用手册·通用规范汉字多元码及第6版页码》,知11画【萏】字为4760号二级通用规范汉字。多元码为qvg 。详见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第257页的解释。 【萏】dàn 见513页〖菡萏〗hàndàn [名] 荷花。

草字头下面一个舀

3,勺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什么部百度作业帮

勺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勹”,再查一画。勺:[ sháo ] 基本解释1、一种有柄的可以舀取东西的器具 :勺子。饭勺儿。掌勺儿的(厨师)。2、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百分之一。相关组词:勺子、 漏勺 、 炒勺、 马勺、 龙勺、 大勺 、 勺人 、 掌勺、 蠡勺 、 舞勺、 疏勺 、 升勺 、 卓勺 、 斟勺等。字形演变:扩展资料:文言版《说文解字》:勺,挹取也。象形,中有实,与包同意。凡勺之属皆从勺。白话版《说文解字》:勺,用餐具舀食。字形像匙中盛物之形,构字方法与“包”字在“勹”中加“子”相似。所有与勺相关的字,都用“勺”作边旁。相关词汇解释:1、漏勺[lòu sháo] 炊事用具,有许多小孔的金属勺子,用来捞东西。2、炒勺[chǎo sháo] 炒菜用的带柄的铁锅,形状像勺子。3、龙勺[lóng sháo] 古礼器。用以舀酒浆。柄刻龙形,故称。4、大勺[dà sháo] 烹饪用凹形薄壁锅。5、勺人[sháo rén] 一个人言行等很不合实际。
“拷”字查字法应查“扌”,再查“六”画。 如果回答得不够到位,请谅解o(∩_∩)o~
勺sháo 部 首勹 五 笔QYI 笔 顺ノフ丶一种有柄的可以舀取东西的器具:~子。饭~儿。掌~儿的(厨师)。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百分之一。
独体字吧,查整体

勺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什么部百度作业帮

4,偏旁部首爫巛厶分别叫什么名字

爫:爪字头。读作【zhǎo】,同“爪”。巛:三拐。读作【chuān】,同“川”。厶:私字。1、读作【sī】时,同“私”;2、读作【mǒu】时,同“某”。扩展资料:爫例字:妥、受、舀1、妥【tuǒ】 (1)、妥当:稳~。欠~。这样处理,恐怕不~。(2)、齐备;停当(多用在动词后):货已购~。事情商量~了。(3)、姓。2、受【shòu】(1)、接受:~贿。~教育。~到帮助。(2)、遭受:~灾。~批评。~委屈。(3)、忍受;禁受:~不了。~得住。(4)、适合:~吃(吃着有味)。~看(看着舒服)。~听(听着入耳)。3、舀【yǎo】 (1)、用瓢、勺等取东西(多指流质):~水。~汤。(2)、舀子,舀东西的器具。巛例字:甾、邕、巢1、甾读作【 zāi 】(1)、有机化合物的一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胆固醇和多种激素都属于甾类化合物。(2)、古同“灾”,祸难。读作【 zī 】(1)、古同“淄”,水名。2、邕【 yōng】(1)、邕江,水名,在广西。(2)、广西南宁的别称。3、巢【cháo】(1)、鸟的窝,也称蜂、蚁等的窝:鸟~。蜂~。(2)、比喻盗匪等盘踞的地方:匪~。倾~出动。(3)、姓。厶例字:允、去、矣1、允【yǔn】 (1)、允许:应~。不~。~诺。(2)、姓。(3)、公平;适当:~当。公~。平~。2、去【qù】 (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路。~向。从成都~重庆。他~了三天,还没回来。(2)、离开:~国。~世。~职。~留两便。(3)、失去;失掉:大势已~。(4)、除去;除掉:~病。~火。~皮。这句话~几个字就简洁了。(5)、距离:两地相~四十里。~今五十年。(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年。~秋(去年秋天)。~冬今春。(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了。(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如:他~听报告~了。(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了! ⑿去声:平上~入。(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白娘子。(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捎~。(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过去)。让他说~(=下去)。一眼看~(=上去)。3、矣【 yǐ 】(1)、用在句末,跟“了”相同:由来久~。悔之晚~。(2)、表示感叹:大~哉。
巛叫guαⅰ,“川”爫叫Zhua,zhuao,于”采”厶是私哦!
zhao字头 三拐弯 私字旁
zhǎo 爫 同“爪”。爫字头chuān 巛字旁sī 厶 同“私”字旁 mǒu 厶同“某”
爫 爪字头 巛三拐儿厶 私字儿
爱字头 三折 又字底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5,嫠的简体字是什么

14笔划的五行属火的字有: (繁体)搪 台 蜩 郎 摇 尽 奁 连 喏 嫘 瘩 毓 疟 耥 趟 缁 搌 搦 绰 煽 熬 蜿 酹 慝 辣 瞅 恺 熔 鞅 裳 罱 嘞 通 绾 炝 态 舔 叹 疡 瘌 滕 裸 图 逐 领 窝 赵 纶 绫 惕 团 透 这 腕 嫡 嘀 裹 荧 裼 递 裰 辄 对 端 畅 陋 诶 逗 喽 溜 种 绿 尘 夺 胨 绺 尔 嫠 雒 寥 嫜 嫩 僚 祯 逞 胀 逖 彰 捣 宁 绽 廖 踉 幛 缀 粼 腚 瑙 伙伙 (简体)搪 台 蜩 郎 摇 尽 奁 连 喏 嫘 瘩 毓 疟 耥 趟 缁 搌 搦 绰 煽 熬 蜿 酹 慝 辣 瞅 恺 熔 鞅 裳 罱 嘞 通 绾 炝 态 舔 叹 疡 瘌 滕 裸 图 逐 领 窝 赵 纶 绫 惕 团 透 这 腕 嫡 嘀 裹 荧 裼 递 裰 辄 对 端 畅 陋 诶 逗 喽 溜 种 绿 尘 夺 胨 绺 尔 嫠 雒 寥 嫜 嫩 僚 祯 逞 胀 逖 彰 捣 宁 绽 廖 踉 幛 缀 粼 腚 瑙 伙伙14笔划的五行属土的字有: (繁体)塾 踊 腋 与 砜 墒 墚 诱 监 獒 垫 碳 瑕 境 闺 碟 猿 玮 鸢 冤 碣 硕 逵 误 寤 维 崭 碥 碹 呕 碲 岖 顼 翟 瑛 嶂 墟 碰 墅 夤 温 诞 堑 肮 嘘 殒 碴 嫣 腌 墉 诬 嵝 旖 墁 愠(简体)塾 踊 腋 与 砜 墒 墚 诱 监 獒 垫 碳 瑕 境 闺 碟 猿 玮 鸢 冤 碣 硕 逵 误 寤 维 崭 碥 碹 呕 碲 岖 顼 翟 瑛 嶂 墟 碰 墅 夤 温 诞 堑 肮 嘘 殒 碴 嫣 腌 墉 诬 嵝 旖 墁 愠10笔划的五行属火的字有: (繁体)笫 肭 衲 恣 纳 庭 拿 衄 耄 倮 伦 挺 恁 唐 玷 肽 爹 趿 朔 晌 偌 蚋 恕 瓞 条 旃 秦 展 哦 珍 恧 站 娘 孬 挑 朊 朗 耻 祝 倘 冻 倔 恫 珏 耽 蚪 烙 秩 晋 疾恍 烘 耿 衷 斗 留 玳 凌 瓴 玲 烤 烈 舯 料 值 凉 娣 俩 哧 朕 倬 岛 娌 哩 倒 肢 旅 疸 窈 倭 屉 特 徒 讯 秧 舀 庹 讨 烊 恬 畜 迅 疼 夏 乌 套 挖 倜 彖 (简体)笫 肭 衲 恣 纳 庭 拿 衄 耄 倮 伦 挺 恁 唐 玷 肽 爹 趿 朔 晌 偌 蚋 恕 瓞 条 旃 秦 展 哦 珍 恧 站 娘 孬 挑 朊 朗 耻 祝 倘 冻 倔 恫 珏 耽 蚪 烙 秩 晋 疾恍 烘 耿 衷 斗 留 玳 凌 瓴 玲 烤 烈 舯 料 值 凉 娣 俩 哧 朕 倬 岛 娌 哩 倒 肢 旅 疸 窈 倭 屉 特 徒 讯 秧 舀 庹 讨 烊 恬 畜 迅 疼 夏 乌 套 挖 倜 彖 10笔划的五行属土的字有: (繁体)砩 啊 翁 轩 准 肫 砥 蚜 峡 阢 砧 胭 砟 峨 砸 埃 个 軎 宴 晏 恩 娓 砝 唉 氧 恙 唔 砰 鹌 敖 盎 育 按 砹 容 益 峭 埏 俺 迂 殷 氤 埔 破 蚓 案 砌 酏 埕 员 堍 眙 砣 砬 埒 眢 城 埋 砷 埂 袁 (简体)砩 啊 翁 轩 准 肫 砥 蚜 峡 阢 砧 胭 砟 峨 砸 埃 个 軎 宴 晏 恩 娓 砝 唉 氧 恙 唔 砰 鹌 敖 盎 育 按 砹 容 益 峭 埏 俺 迂 殷 氤 埔 破 蚓 案 砌 酏 埕 员 堍 眙 砣 砬 埒 眢 城 埋 砷 埂 袁
我是来看评论的

6,舀的字旁和组词是什么

1. [dào]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称“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有水稻、旱稻之分。通常指水稻:~子。~草。~米(亦称“大米”)。~糠。2.蹈[dǎo]践踏,踩:~袭(走别人走过的老路,沿用前人旧例)。~节(信守节操)。~海(跳到海里自杀)。赴汤~火。循规~矩。;跳动:舞~。手舞足~。3.韬[tāo]弓或剑的套子。;隐藏,隐蔽:~光养晦(隐藏才能,收敛锋芒,不使外露。亦作“韬晦”)。;用兵的谋略:~钤。~略。4.滔[tāo]弥漫,充满:~天。~~。;倨慢:“士不滥,官不~”。5. 塪拼音:xiàn字义: iànㄒㄧㄢˋ◎“埳”的讹字。6. 轁 ,读音tāo字意与【韬】相同7.蓞拼音:dàn释义:同“萏菡萏,荷花的别称。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称莲花,古称芙蓉、菡萏、芙蕖。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除中国外,日本、苏联、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均有分布,荷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也是印度的国花,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双子叶植物纲山龙眼目莲科莲属荷花种。8.嫍[tāo〕基本字义1. 古女子人名用字。9. 幍 幍[tāo]基本解释:幍tāo古代一种礼服:“沐浴衣幍。”古代的一种帽子。古同“绦”。10. 慆 tāo〈动〉(形声。从心,舀(yǎo)声。本义:喜悦)同本义 [gladden]慆,说也。——《说文》。字亦作謟。师乃慆。——《尚书大传》。注:“喜也。”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左传》隐藏;掩饰 [cover up]君日不悛,以乐慆忧。——《左传·昭公三年》怀疑 [doubt;suspect]天命不慆久矣,使君亡者,必此众也。——《左传》如:慆滥(怠慢放纵);慆慢(怠慢;怠惰)用同“叨”。贪 [be greedy for]不敢慆天之功,以干大赏。——《资治通鉴》怠惰 [idle]无从匪彝,无即慆淫。——《书·汤诰》又如:慆淫(享乐过度;放纵无度)慆慆tāotāo11. 槄 拼音:tāo基本字义槄tāoㄊㄠˉ古书上说的类似楸的一种树12.瑫tāo美石。玉饰剑。笔画数:14; 部首:王;13. 縚tāo同“绦”。丝绳;丝带 [silk braid]。如:縚线(丝线;丝带);縚绳(丝带子)同“韬”。套子 [case]。如:縚发(发套)绦(1)绦、縚、绦14. 謟[tāo]中文名:謟注音:tāo释义:谴责、疑惑、隐瞒謟tāo〈形〉 形声。字从言从舀,舀亦声。“舀”本义为“像捣臼那样向下击打”。“言”与“舀”联合起来表示“攻击性言论”。本义:谴责、责骂。疑惑 [dubious]天道不謟,不贰其命,若之何禳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超越本分 [in excess of ones duty]帝念不謟,应时作谋,不敏始哉!——《逸周书》謟tāo〈动〉隐瞒 [conceal]帝命不謟。——《周书·丰保》。注:“僭也。”又如:謟过(隐瞒过失)15.古同“韬”,剑衣。16. 饀táoㄊㄠˊ形声。字从食从舀,舀亦声。“舀”本义为“像捣臼那样向下击打”。“食”与“舀”联合起来表示“用杵棍击打成泥状的食物”。本义:(日本)豆酱。熖[yàn]熖,中国不常用汉字,读音:yàn
旁边——边上——上下——下面——面条——条跟——跟踪——踪影——影子——子孙——孙子——子弹——弹弓——弓箭——箭法——法规——规定

7,稻黍稷麦菽分别指什么

1.稻dao (四声)指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温暖气候下广泛栽培,种子用作人类主食,谷壳和其它副产品可饲养家畜,稻秆用来造纸。分水稻和旱稻,通常指水稻。子实叫谷子,碾制去壳后叫大米。有糯稻、粳稻、籼稻之分。2.黍shu (三声)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黍类是禾本科一类种子形小的饲料作物和谷物。亚洲或非洲可能在4000多年前就已有栽培。3.稷 ji (四声)小麦,或五谷(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的总称。4.麦mai (四声)①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草本植物,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子实可食用,也可酿酒、制糖:小麦|大麦|黑麦|燕麦。②专指小麦5.菽shu (一声)豆的总称。拓展资料:稻黍稷麦菽统称为“五谷”,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关于五谷主要有两种说法,主流的是稻(俗称水稻、大米)、黍(shǔ,俗称黄米)、稷(jì,又称粟,俗称小米)、麦(俗称小麦,制作面粉用)、菽(俗称大豆)。因为有的地方气候干旱,不利于水稻的种植,因此有将麻(俗称麻子)代替稻,作为五谷之一。五谷出处:1、《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郑玄 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2、《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赵歧 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3、《楚辞·大招》:"五谷六仞。" 王逸 注:"五谷,稻、稷、麦、豆、麻也。"[2]4、《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 王冰 注:"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5、《管子·轻重己》:"宜获而不获,风雨将作,五谷以削,士兵零落。不获之害也。"马非百新诠:"零落,殒也。言风雨大起,五谷因而削减。士,战士。民,普通人民。谓战士与人民皆将饥饿以死也。"
水稻、玉米、小米、小麦、黑大豆
1、稻dao (四声)指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温暖气候下广泛栽培,种子用作人类主食,谷壳和其它副产品可饲养家畜,稻秆用来造纸。2、黍shu (三声)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黍类是禾本科一类种子形小的饲料作物和谷物。亚洲或非洲可能在4000多年前就已有栽培。3、稷 ji (四声)小麦,或五谷(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的总称。4、麦mai (四声)①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草本植物,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子实可食用,也可酿酒、制糖。②专指小麦。5、菽shu (一声)豆的总称。拓展资料:稻(学名:Oryza)是草本类稻属植物粳、糯等谷物的统称。一般所说的稻是指需要在水田种植的庄稼的总称,而本草上的稻专指糯米。稻字是从舀字转变过来的,而舀的本意恰恰就是一个人在石臼上舂米。因为它的口感又黏又软,所以又叫做糯米。稻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单子叶,性喜温湿,成熟时约有1到1.8米高,叶子细长,约有50到100厘米长,宽约2到2.5厘米。稻米的花非常小,开花时,主要花枝会呈现拱形,在枝头往下30到50厘米间都会开小花,大部分自花授粉并结种子,称为稻穗。一般稻穗的大小在5到12毫米长,2到3毫米厚度。
主流的是稻(俗称水稻、大米)、黍(shǔ,俗称黄米)、稷(jì,又称粟,俗称小米)、麦(俗称小麦,制作面粉用)、菽(俗称大豆)。1.稻dao (四声)指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温暖气候下广泛栽培,种子用作人类主食,谷壳和其它副产品可饲养家畜,稻秆用来造纸。分水稻和旱稻,通常指水稻。子实叫谷子,碾制去壳后叫大米。有糯稻、粳稻、籼稻之分。2.黍shu (三声)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黍类是禾本科一类种子形小的饲料作物和谷物。亚洲或非洲可能在4000多年前就已有栽培。3.稷 ji (四声)小麦,或五谷(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的总称。4.麦mai (四声)①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草本植物,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子实可食用,也可酿酒、制糖:小麦|大麦|黑麦|燕麦。②专指小麦5.菽shu (一声)豆的总称。五谷中的稻和麦至今仍是中国主要食粮。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关于“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其中,黍、稷、麦、菽指的是黄米、粘米、小麦和大豆。在中国,稻(水稻)的种植起源于华南约4700年前的神农时代。麦(大麦和小麦)的种植,约在史前晚期或于盘庚迁殷以前传入我国华北。至于五谷中的黍、稷和秫都是属于“小米”。“小米”是北方的重要粮食之一,在南方很少种植。“小”基本上包括两类植物:粟属和稷属。黍不是现今我们常吃的玉蜀黍,而是米子和黄米。玉蜀黍是近代才由西方传入的农作物。菽即豆,而五谷中所指的菽并不是所有的豆,而是大豆。大豆在周代被称作菽,秦汉以来才称为豆。现今我们经常种植的谷类农作物已不只五种了,但若以我们主要的谷类食物及其副产品来说,相信大家会认同是稻米、小米和小麦这三种了。其它的如大麦、玉蜀黍等,只能当杂粮、饲料看待。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五谷”即是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比《论语》更古的书如《诗经》、《书经》等里面,只有“百谷”,没有说“五谷”的。从百谷到五谷,是不是粮食作物的种类减少了呢?不是的。当初人们往往把一种作物的几种不同品种一个个起上一个专名,这样列举起来就多了。而且“百”字在这里不过是用来指多的意思,也并不是真有一百种。五谷这一名词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分类概念,同时反映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有五种。
稻黍稷麦菽分别指的是大米、黄米、粘米、小麦和大豆。详细解释:1、稻dao (四声)指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温暖气候下广泛栽培,种子用作人类主食,谷壳和其它副产品可饲养家畜,稻秆用来造纸。分水稻和旱稻,通常指水稻。子实叫谷子,碾制去壳后叫大米。有糯稻、粳稻、籼稻之分。2、黍shu (三声)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黍类是禾本科一类种子形小的饲料作物和谷物。亚洲或非洲可能在4000多年前就已有栽培。3、稷 ji (四声)小麦,或五谷(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的总称。4、麦mai (四声)①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草本植物,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子实可食用,也可酿酒、制糖:小麦|大麦|黑麦|燕麦。②专指小麦5、菽shu (一声)豆的总称。拓展资料:

文章TAG:舀属什么的字什么  形声字  哪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