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和阳历哪个更科学?
阴历和阳历相比阴历更科学,原因如下:第一,阴历历史悠久。中国的阴历也叫农历和夏历,产生于夏朝至今有近七千年历史。且历朝历代运用。第二,阴历极具科学性。汉民族祖先根据月亮绕地球转被地球遮或露的圆缺变化一个周期为一个月,周期长29天或30天,这是月球运转的客观规律。阴历又把春夏秋冬的一个轮回定为一年。一年实际是地球带着月球绕太阳运行一周。
古人发现按阴历一月三十天或二十九天计算一年后季节并没到达春天,于是过两年后加个“闰月”例如今年闰四月有两个三十天,这样就补足了三年共少了的三十天,阴历叫“三年两不闰”,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阴历的科学性。第三,阴历实用性强。中国阴历根据四季气候变化制定的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有正确且极高的指导性。例如“芒种忙忙栽,夏至谷怀胎”,意思是阴历节气中的“芒种”前后必须栽秧完毕,否则到了”夏至”谷已抽穗了再栽秧会无收。
为什么要区分公历和农历?
谢邀!公历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阳历,是根据太阳的活动规律制订的历法,由外国传入我国。农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根据月亮的活动规律而制定的阴历的基础上,结合农事所制定的历法。大家都知道,古代是没有工业的,农业是国家和平民百姓赖以生存的基石。而农历是结合农事的,农历根据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制订了二十四节气,农民根据二十四节气来操作农桑,对农事有指导意义,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阳历、农历、阴历,是什么区别呢?
阳历也称公历,是由联合国统一规定的日历。阳与阴相反,故阳历是根据地球绕着太阳转而推算出来的日期,基本上每年都是三百六十五天。全年划分为十二个月份,其中一、三、五、七、八、十、腊为大月,每个月都是三十一天。而四、六、九、十一为小月,每月三十天,平年二月为二十八天,闰年在二月份再增加一天。而阴历又叫夏历,还称农家历。
是中国古代的先贤们根据月象的变化而推算出来的日期。每年的月份并不相等,有闰月的年份多达十三个月。这样全年的日子就有可能是三百九十天左右。表面看,阴历似乎是不科学,正常年也是十二个月,而有闰月的年份就有十三个月。但毕竟这是古代先人们经过长时期的观察,所得出的相对精确的日历。中国的阴历不仅仅是记录时间段的工具,还有指导农民种地的实际应用意义。
谈到农家历就绕不开二十四节气,比如说早在唐朝时期,那时的阳历还没有出现。有被后人称之为小杜的诗人杜牧,在七言绝句《清明》一诗中写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可见每年到了清明节前后,天气开始发生变化,雨水增多,便于农民进行春耕生产。就是到了目前,每年的清明节前后仍然是多雨的天气。
公历年、阳历年、阴历年和农历年的区别是什么?
公历是从阳历改造过来的,说公历年其实就阳历年。农历是我国特有的,实际是阴阳合历。有人以为农历就是指阴历,这是有理解错误,不准确的。我国人特重阴阳,阴阳成了哲学概念。世上凡物都分阴阳,阴阳无处不在,人之手,上为阳下为阴,无不分阴阳,男阳女阴,天阳地阴,天上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历法上,以太阳运行规律而制定的历法叫阳历,以月亮运行规律而制定的历法叫阴历。
我国人自古就重视对太阳月亮的观察而制定有阴阳历,在夏朝时叫夏历,那时就是阴阳历混合并用的了。我国现今有人以为公历是外国的,我国无阳历,只有阴历,农历,这样理解认识是有误的,是不了解历法常识及变化。现行的公历是由古埃及阳历经古罗马恺撒大帝主持修改,后又经罗马教皇格列再修改而成。而我国的阳历,是经由土圭测日影法而得,形成节气历。
我国使用的二十四节气,就是依据太阳运动变化规律而制定的,以指导农耕。所以农历不单是指阴历的月亮历,更多的是代表太阳历。阴历重月,反映的是月相变化。阳历重日,反映的是太阳在年内的变化,太阳变化而生四季变化,冷暖不同。阴历没这功能。阴历年是依靠于阳历年的,阴历的闰月,也是为迁就阳历而设,实质上阳历比阴历重要。
文章TAG:旧历 农历 区分 不准 农历和旧历是什么区分 就是什么树!看看准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