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老话“饱不宰母鸡,饿不食谷种”你有什么看法?

对农村老话“饱不宰母鸡,饿不食谷种”你有什么看法

对农村老话“饱不宰母鸡,饿不食谷种”你有什么看法?首先,晏子更正一下,这句农村老俗话正确的表达应该是"饥不宰母鸡,饿不吃谷种"。有些人把“饥”换成“饱”是没道理的。谁家吃饱了还会去琢磨杀鸡宰鹅呢?农村出身的人,对这样的农村老话是非常好理解的,这是一句生活哲理,告诉人们再馋肉吃也不能去杀了下蛋的母鸡,再挨饿也不能去吃了留下粮食的种子。

俗话说“有了老婆不愁孩,有了木匠不愁柴”,母鸡和粮种,都是农民下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是未来的希望。饥不宰母鸡。这句话的另一种说法是饥不宰抱窝鸡,和不宰母鸡是一个道理的。大家知道,农村饲养畜禽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在过去,养猪是为了积肥,养牛驴等为了使役,养鸡则纯为了下蛋卖钱。改革开放以前,农民把母鸡屁股当做小银行,都知道鸡蛋好吃,但很少有人舍得吃。

农民往往把母鸡下的蛋一个个攒起来,等到集日拿到集市上卖掉,换点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须品。农村养鸡,只要鸡长大了发现是公鸡,往往就会逢年过节杀掉改善生活,母鸡只要不是老到不能下蛋了,是不会被杀掉的。为了有更多的鸡下蛋,有时候也会留下一两只公鸡为了给母鸡授精。受精的鸡蛋,村民会攒起来,利用老母鸡抱窝,孵化小鸡。

所以,人们即使再饥饿,再馋肉吃,也不会杀掉下蛋的母鸡和抱窝的母鸡,就是为了下步的生活更好一些。饿不食谷种。这里的谷种,不仅仅是指谷这种作物的种子,而是泛指五谷等一切农作物的种子。谁都知道,任何农作物种植,都离不开种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捅一棍,秋天吃一顿,种子是秋天丰收的前提。没了种子,农民就没了希望。

所以,农村对那些不会过日子的人,会进行指责,“好吃不留种”“有了连毛茹,没有把嘴竖”,就是指过日子不为以后着想的那些人。记得旧时农村青黄不接的时候,人们挖野菜啥的填肚子,也没有人会把留下的种子吃掉。在生产队时,个别人家饿草鸡了,也有挺而走险去地瓜井里偷点生产队地瓜种子的吃,但往往因为紧张不顾得提前做好准备,地瓜井里缺氧而死在地瓜井里。

老百姓在同情之余,也会说这是吃种子的报应。综上,在过去,母鸡是农村的经济来源,粮种是农村的粮食来源,要想有饭吃有钱花,就不能糟蹋种了宰杀母鸡。当然,现在随着时代发展,种子的地位仍然及其重要,虽然农民不再自留种子。而母鸡在农村,已经失去往日的地位,一家一户养鸡的历史已经结束,靠卖鸡蛋换点零钱的日子早已过时。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打鸣  老母鸡  母鸡  征兆  忌讳  杀老母鸡有什么忌讳  母鸡打鸣是不祥征兆  
下一篇